分享

工尺谱与昆曲

 唯诚尚虚 2019-02-16
工尺谱与昆曲音乐演讲(一)

主讲人:申小龙


1
第一讲:工尺谱概念、昆曲工尺谱的音高符号


引  言


对于西方,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五线谱了(公元9世纪末意大利的教堂当中,僧侣们用纽姆谱(Neumes,一种在歌词上方写下简单的符号,以提示声调的变化。)来“演唱”拉丁文的圣咏。后来经过时间的磨砺和成熟,从十世纪开始,纽姆谱发展成更为精确记录音高的线谱形式,从最初画一条红线代表的F音,逐渐发展到两线、三线和四线等不同颜色的线条,表明四个固定的音高。到11世纪时,意大利僧侣圭多· 达· 阿莱佐(Guido d’Arezzo, 开始以四线三间的谱表记载格里高利圣咏。线与间之间代表音程上的二度,线与线或间与间则表示三度音程,为现行的五线谱奠定基础。至15世纪,五线谱发展成熟,成为西方完善的记谱法沿用至今)。




图1:从纽姆谱到五线谱


那么,对于中国,你们所知道的传统乐谱有哪些?


宫廷雅乐所用的律吕谱、宫商谱;古琴用的文字谱、减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宋俗字谱;明清以来的工尺谱、瑟谱、笙谱、笛谱、埙谱,锣鼓经谱,二四谱,三弦天干谱,曲线谱、声曲折、步虚谱(道教音乐所用),苗族三线谱,藏族央移谱等。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0余种。在这么多种传统乐谱中,其中自明清以来,民间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工尺谱了。“明清以来有不少声乐曲和器乐曲都是用这种谱式记写的,目前在民间应用工尺谱记写的乐曲中,也以属于这一系统者为最多。”[1]


工尺谱在产生之初就与中国传统的乐器、宫调、乐律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工尺谱是必须要认识、了解和掌握的。




图2:《牡丹亭·遊園》【皂罗袍】【好姐姐】《粟庐曲谱》





工尺谱的概念


狭义:专指明清以来流行的用工、尺等汉字来记写乐曲的乐谱谱式,属于文字谱的一种。这其中的工、尺等汉字就是唱名。明清时代十分流行的昆曲工尺谱、琵琶工尺谱以及大量的民间音乐所使用的乐谱。


广义:广义的工尺谱则涉及到工尺谱的历史,因为在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乐谱谱字形态,这些乐谱在谱字形态以及其它某些方面与工尺谱不尽相同:“从唐代以来,我国民间应用这种记谱形式,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同是工尺谱,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乐种所具体应用的,却并不完全相同。在音高、节奏、调名等符号的写法上和他们所代表的意义上,相互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2]


但从本质上来看,由于其没有脱离工尺谱的读音、宫调系统以及其与工尺谱的渊源关系等等的约束而成为工尺谱体系的乐谱。这样的乐谱应包括燕乐半字谱、俗字谱等。因此,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们也应当归入工尺谱的研究领域。


昆曲工尺谱的音高符号


1、书写格式


昆曲工尺谱的谱式一般都是将谱字记于唱词的右侧,但谱字的书写方向有所不同,可分三种类型:


(一)玉柱谱(一支香):“工尺谱的一种书写样式,谱字垂直注于唱字右边,状如玉柱,俗称“一支香”(一炷香)。乾隆时《九宫大成》、《吟香堂曲谱》、《纳书楹曲谱》皆用此式。”[3]




图3:《荆钗记·男祭》【新水令】《纳书楹曲谱》


▼【昆曲】《荆钗记·男祭》【新水令】  石小梅  专辑:【昆曲】玉箫声冷



(二)一字谱:“工尺谱的一种书写样式,谱字采用横式,故称。”[4]谱字自左向右与唱词成 90度角横写,如《遏云阁曲谱》。因读来较费力,这种谱式一般较少使用。



图4:《牡丹亭·惊梦》【鲍老催】《遏云阁曲谱》




(三)蓑衣谱:“工尺谱的一种书写样式。谱字斜注于曲词旁,壮如蓑衣,故称。此式观看方便,运用普遍,《集成曲谱》、《与众曲谱》等皆用此式。”[5]


谱字自左上方向右下方与唱词成 45度角斜写,为近代手抄及刻印曲谱中最常使用者。谱既易识,又不至因工尺字过多时容易混淆。如《粟庐曲谱》、《集成曲谱》、《与众曲谱》、《六也曲谱》等手写影印本的乐谱多用这种格式。



图5:昆曲大家红豆馆主傅侗手写工尺曲谱真迹

2、昆曲工尺谱谱字(音高符号)字音读法、与五线谱、简谱对照表

工尺谱中的“尺”读chě,其余字和普通话读音相同。参见下表。



图6:工尺谱字音读法


工尺谱标示主要旋律的工尺谱字(汉字),由10个谱字来表示。其书写方式为: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六”是“合”的高八度,“五”是“四”的高八度,“乙”是“一”的高八度。



记写低八度同名音高工尺谱字时,将末一笔向右下撇勾,记写高八度同名音高工尺谱字则加“亻”字边(亦有草体写法将末一笔向上提勾者)。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



昆曲工尺谱采用以“上”字为调首(关于调首,将在第三讲详细论述)的首调体系。以曲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并以笛色来定调,因此,工尺谱字本身只表示相对音高,而其绝对音高是不定的,要靠对乐曲用调的标识来确定。下表所示的谱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对应的唱名“sol、la、si、do、re、mi、fa、sol、la、si”只是相对音高。



图7:昆曲工尺谱字与五线谱、简谱对照表



3、昆曲工尺谱记谱符号说明


昆曲工尺谱的记谱主要可分成三个区块:一为工尺字,标示乐曲之旋律;二为板眼符号,标于工尺字右侧,表示乐曲的节奏;三为换气符号,又称为“靴脚”,标于工尺字左侧,表示换气、偷气所在。



注释


[1]杨荫浏·工尺谱浅说[M]·音乐出版社,1962年9月。第1页。

[2]杨荫浏·工尺谱浅说【M】·音乐出版社,1962,9.第1页。

[3]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第551页。

[4]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第551页。

[5]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第551页。





2
第二讲:昆曲工尺谱的拍子符号:板、眼与板式


工尺谱字只能表示乐音的相对高低。而音乐的节拍节奏,又由什么来表示呢?那就是板、眼,以及各种不同数量的板眼组合。这种不同数量的板眼组合,也被称为板式(节拍形式)。


板眼的作用,在《新定九宫大成北词宫谱》“凡例”中说的很明白:“曲之高下疾徐,俱从板眼而出,板眼斯定,节奏有程。”这句话说明,音乐作品的节奏和节拍都是从板和眼来确定的。


“昆曲以鼓板按节拍。强拍击板,称‘板’;次强拍或者弱拍以鼓签击鼓,称‘眼’。板和眼都是以一拍为单位。因此在工尺谱中,板和眼又用以标示节奏和工尺时值。板眼符号记在直排谱字的右侧,通常以“ヽ”(或者“ㄨ”)表示板,以“·”和“〇”表示眼。”。[1]


一板与一眼都表示一拍的时值。不同数量的板眼组合,形成不同的板式。其板式有如下几种: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眼板)、一板三眼(三眼板)和加赠板的一板三眼(赠板即为重复一次三眼板)等板式(这其中散拍子就是散板,1/4拍就是流水板,2/4拍是一眼板,4/4拍是三眼板)。


先说板、眼:以下是昆曲板眼含义、符号及其用法:




昆曲的板眼符号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和音字同时点下的板或眼,即实板与实眼;一种是在音字发出之后的延长中或结束后点下的板或眼,即虚板与虚眼。


图1:《长生殿·酒楼》【集贤宾】《粟庐曲谱外编》



再说板式(节拍形式)


1. 散板:“曲谱中除在乐句末尾击一底板表示停顿或休止外,不点其他板眼。演唱时节奏比较自由。但散板并不意味着节奏的松散或随心所欲。散板的音程结构,包括乐音的长短、强弱、徐疾仍都有一定的规律。音符的时值常常取决于歌唱的感情。散板长于表现激动的戏剧情绪。”[2]


散板节拍自由,谱字时值长短全靠演唱者自己掌握,故谱中无板眼标记,只在乐句结尾处的谱字右下方标以底板符号“一”以识之。


[清]王德晖、徐沅澂《顾误录》在谈及“散板”时说:“曲之有板者易,无板者难。有板者,听令于板眼,尺寸自然合度。无板者需自己斟酌缓急,体会收放,过缓则散慢无律,过急则短促无情,须用梅花体格,错综有致;有停顿,有连贯,有抑有扬,有伸有缩,方能合拍。”[3]


散板谱字,并非可以任意自由处理,只是这些谱字的拍值不适合用常规均匀的节拍来演唱和限制。古代多靠师承来给散板谱字做相应的节奏处理,修习者也应具备多方面的修养,才能很好的把握。散板在南北曲中皆有,而北曲犹多用,用于引子或套曲中的开始或结尾。散板译谱作“サ”。


2. 流水板:有板无眼,只用到实板“ヽ”和腰板“└”两种板眼符号。译谱中,可译作 1/4 拍,但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流水板都是 1/4 拍。


流水板:《长生殿·埋玉》【越恁好】视频


▲【昆剧】《埋玉》 2/2 《哭像》 1/3



3. 一板一眼:由一个强拍和一个弱拍相间组成,所用节拍符号有实板“ヽ”,实眼“O”,腰板“└”和腰眼“△”。一板一眼译谱可作 2/4 拍。


一眼板:《弹词》【六转】


4. 一板三眼:由一个强拍和三个弱拍组成,共四拍。其中第一拍称实板,标记为“ヽ”第二拍称头眼,标记为“· ”,第三拍称中眼,标记为“O”,第四拍称末眼,标记为“· ”。头眼和末眼又称“小眼”。此外还用到腰板“└”、腰头眼、腰中眼、腰末眼等节拍符号,其中腰头眼、腰末眼均用稍小的“└”标记,腰中眼用“△”标记。一板三眼译谱作4/4 拍。


三眼板:《牡丹亭·游园》【皂罗袍】


5. 一板七眼(带赠板的一板三眼):是昆曲中速度最慢的一种板式,只见于昆曲的南曲。将一板三眼四拍放慢一倍成八拍,第一拍和第五拍打板,其第五拍本来为一板三眼之“中眼”,因增加一板,故称其为“赠板”或“衬板”,符号标记为“ㄨ”;腰赠板符号为“|ㄨ”,其他符号与一板三眼同。译谱可作 8/4 拍或 4/2 拍。


下面列表比较各板式之板眼标记:




练习谱例1:



练习谱例2:

练习谱例3:



▼附:《工尺谱游戏》音频  专集: 纯美之声



注释


[1]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第553页。

[2]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第554页。

[3]傅惜华编:《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248页。  




此文原创作者申小龙系【乐迷心窍】原创组成员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