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共戴天了?不信你去翻一下网上真正的史籍,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德真是一路人,看看波兰战役,不要以为就是德国单方面入侵波兰,苏联也跟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苏德互不侵犯甚至互相合作也是一个重大的事实,据说希特勒曾经跟斯大林一起阅过兵,甚至还有人说希特勒送给斯大林一辆防弹奔驰车,苏德在二战爆发前也曾经有过20多年的合作! 苏德军事合作 1928-1933年,苏联展开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图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基础,迫切需要德国大量援助,德国也投桃报李,向苏联提供了大量信贷以及帮助苏联向德国企业订货。以1930年到1933年为例,这四年苏联从德国进口的总值分别为4.31亿马克、7.6亿马克、6.26亿马克和2.82亿马克。 通过合作,苏联在先进武器设计制造和军事人员培训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苏联潜艇部队。1926年,以德国海军少将阿诺·斯宾德勒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苏联,对德国潜艇深感兴趣的苏联海军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国能提供潜艇设计和建造方面的帮助,不久,四艘德国潜艇的设计图纸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国把全套E-I级潜艇的图纸买给了苏联,还让最好的工程师到列宁格勒帮助苏联人完成潜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拥有309艘潜艇,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潜艇部队。 更令人吃惊的是,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现存资料显示,整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派遣了六十名一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到苏联利佩茨克基地,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尔曼人组成的苏联空军飞行大队。这其中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也帮助苏联人在梁赞建立了伞兵基地。 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国装甲兵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苏联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的闪电战理论在苏联得到完整示范,并最终发展成型。1926年苏联红军在第聂伯河举行代号为“西方”的大规模合成演习,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请参与编写演习大纲,这中间就包含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设想。 斯大林对双方的合作关系相当满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写信给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说:“我想……我们与德国人的事情将运行良好。”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滋养下,希特勒吃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他随时准备扑向下一个目标。 在斯大林的建议下,1939年4月15日,英国、法国、苏联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了关于互助反侵略的谈判。会谈中,苏联向英国、法国建议: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三国反侵略互助条约;三国共同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对英、法、苏三国谈判深感忧虑。唯恐三国一旦结盟,将使德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1939年8月20日,希特勒直接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同意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赴苏会谈签约。 8月23日,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签字的全权证书,飞抵莫斯科。当日,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施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该条约的签订,表明苏联在战争中将保持“中立”,而德国则借此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进攻波兰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又与德国达成了《附属秘密议定书》。根据苏德之间的秘密协议,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联也从东线进攻波兰,派出六十万红军占领了共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同年11月,苏联又出兵芬兰,抢占了四万多平方公里芬兰领土。随后,又迫使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申请加入”苏联,并吞了17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此外,苏联派兵攻占了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国土。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为苏联夺取了四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掠获2400万人口,建立起从芬兰湾到黑海海岸的“东方战线”。 希特勒上台导致关系破裂 在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苏德良好的军事合作关系就受到严重的影响。但疯狂反苏反共的希特勒有时也能客观估计形势,1933年4月底,他在接见苏联驻德国全权代表时表示,他与斯大林在反对凡尔赛和约体系上是一致的,“双方可以互相补充并给予相互帮助”。 以此为契机,1933年8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苏联政府向德国订购武器的动议。1936年,苏联制订了一个宏伟的海军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实现的首要前提就是德国提供帮助。苏联造船人民委员捷沃相回忆,他每次向德国提出订货的论证和清单都要先交斯大林审定,可见其重视的程度。这一时期,苏联驻德大使馆商务代表康杰亿马克的贷款时,提出要用贷款的一半订购德国的军工产品,特别是军舰、潜艇和飞机,谈判差点获得成功,只因希特勒被苏联人的庞大胃口吓坏了,所以才叫停。 1938年底,希特勒开始具体计划发动大战,德国提出加强苏德军事合作问题,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德国武器的方案。1939年1月,斯大林命令所有与军事工业相关的人民委员15天内提出A、B两份向德国订货的清单。据统计,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到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受德国全面进攻,苏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盐、铁矿石、铬矿石、锰矿石、有色金属等价值4.7亿马克的战略物资,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吕措”号重型巡洋舰及建造该舰所需的设备、舰炮、水雷、鱼雷、潜望镜、最新型号的飞机样品、火炮样品、坦克、通讯设备、三百多种机床和机械样品,发动机、气轮机等。为了保证德国供货的质量和期限,苏联政府令捷沃相率一个委员会常驻德国,该委员会及其麾下专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达七百人之多。 其实,希特勒只想把苏德军事合作当作战略欺骗的工具。希特勒在1941年初指示与苏联有关的军事订货必须绝对地履行,德国企业都得到按时完成苏联订货的指令,甚至在需要时不惜损害本国军队的订货。为了欺骗苏联,德国抓紧向苏联供货,临近战争的4-6月,德国的供货量甚至超过了苏联同期的供货量。这一切使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进攻就在眼前,待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炮击边境时,斯大林恼怒地骂了一句“这个混蛋!”从这一天开始,苏德长达二十余年的军事合作被硝烟和鲜血所埋葬。
|
|
来自: 昵称5972965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