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抄袭加创新,南宋史学家袁枢编出了彪炳史册的成名作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2-16

现代社会,抄袭他人著作、剽窃他人文章绝对是人人喊打的无耻行径,抄袭剽窃者也大都因此身败名裂,烙上道德污点。

南宋时期有一个叫袁枢的人,他的抄袭可谓是登峰造极。他丝毫不在乎查重率百分之百的禁忌,一字未改、全文照抄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内容,可是他不但没有遭到时人的指责痛斥,反而被视为史学大家,彪炳史册。

袁枢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答案在于创新,他在借鉴《资治通鉴》的同时,另辟蹊径,首创了纪事本末体这一全新的史学体例。




袁枢,生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 年),他自幼嗜学,饱读诗书 ,尤其喜读史书。而在各种史学著作之中,他最喜欢的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简直是入迷至极,成为是司马光的“铁粉”。

抄袭加创新,南宋史学家袁枢编出了彪炳史册的成名作

袁枢塑像


但是《资治通鉴》十分浩博,全书时间跨度1362年,分为294卷,约300多万字。此外它是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使其有个十分明显的缺点,即历史事件和人物太分散,不是集中记述,而是被时间割裂成若干段,难以连贯。“一事隔数卷,首尾难稽”,读的时候非常费力,往往一事或一人还没有看完或正感兴趣,与此毫无关系下一事或人就来了,导致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

《资治通鉴》的难度是公认的。据说书修成后,司马光希望编写组以外的读书人能看一遍,提提建议什么的。很多人碍于情面拿去看了,有的只翻了几卷,有的只看了几页,最终仅有一个名叫王胜之的人看了一遍。

司马光也认识到自己读书阅读太过于困难,他晚年时曾想另写一部《资治通鉴举要历》,把《资治通鉴》简化一番,但是力不从心没有达成。

抄袭加创新,南宋史学家袁枢编出了彪炳史册的成名作

司马光


缺乏耐心和史学功底的人很难将《资治通鉴》读下去,这也导致《资治通鉴》如阳春白雪,难以普及,至于书中蕴含的治国之道更是难以广泛传播。

袁枢读的很苦,不禁头疼脑大,时间一长,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资治通鉴》重新编排一下,阅读起来不是很方便吗?

在当时,史学著作的编写体例只有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种流行体例,纪传体的开创者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编年体的大家就是袁枢的偶像司马光。

这两个司马都是史学权威、顶级大咖,尤其是本朝的司马光在当时声望极高,拥趸极多,想改动他的传世名作,说轻的是不自量力,说重了是亵渎大师。

而按照袁枢的想法是“不易其书,辑抄《通鉴》”,就是要照搬《资治通鉴》的全部内容,这个搞不好就成了抄袭名人的反面典型,斯文扫地。

抄袭加创新,南宋史学家袁枢编出了彪炳史册的成名作

《资治通鉴》


正因为有这样的顾虑,袁枢没有敢轻易行动。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袁枢高中进士,正式走入官场。做官治民,更是需要方法智慧,《资治通鉴》中恰蕴藏治国之道,这期间袁枢早就将《通鉴》读得烂熟于心。也正因为如此,他越发感觉这书实在不好读,重新编排《通鉴》使其易读的想法再次萌生了。

但是他的担忧仍在,改动大师级人物的作品,搞不好声誉扫地,一辈子玩完。尤其他心中已经酝酿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纪事本末体”,这个更是属于挑战史界陈规,开山立派的破天荒举动。

心中有顾虑,难以决断。

袁枢与杨万里等当时的名人是好友,一日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担忧告知杨万里,杨万里也觉得《资治通鉴》实在难读难懂,对袁枢的想法是大力认同和支持。

有了朋友的鼓励,袁枢心里踏实多了。

抄袭加创新,南宋史学家袁枢编出了彪炳史册的成名作

袁枢塑像


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42岁的袁枢被外放为严州教授,离开京城从仕途上来说或许是打击,但是这也使得他有时间有精力来实现心中的宏愿了。

他开始提笔重新编纂《资治通鉴》。

袁枢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最终确定了“以事为纲,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首尾”的编撰原则。

然后袁枢开始从《资治通鉴》中辑抄所需的内容。他选取了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间的 239个事件,每一个事件独立成篇,各立标题,将事件的详细过程(本末)悉数抄录下来。

袁枢不仅抄了事件原文,同时还抄下了司马光的史论,原文照搬,一字不漏。

由于《资治通鉴》实在太宏大,袁枢抄写了两年才完成重新编写工作。

抄袭加创新,南宋史学家袁枢编出了彪炳史册的成名作

《通鉴纪事本末》


最终袁枢将 1300多年的历史事件,转换为一个个完整连续的故事,分为42 卷、共记 239 事、另附录 66 事,取名为《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写成后,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赞。当时的副宰相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一本《通鉴纪事本末》,读后大喜,立刻将书“分享”给顶头上司宋孝宗。

到底是好书,宋孝宗阅读后赞叹:“治国之道尽在其中”,然后命令即刻摹印十部,分赐给太子和重臣,并擢升袁枢为大宗正簿。

《通鉴纪事本末》成为了袁枢的成名作。

此后袁枢又任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史传,不为虚饰”,被时人赞誉为“无愧古良史”

抄袭加创新,南宋史学家袁枢编出了彪炳史册的成名作

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


袁枢由此完成华丽转身,由外放官员变成皇帝近臣,更重要的在于,他由一个官员变成了公认的史学大家。

袁枢全文照搬前人名作《资治通鉴》,是典型的“抄袭”行为,但是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创新。

他抄的是别人的原文,但是也灌注自己的聪明才智,突破史学编纂的旧格局,开创了纪事本末体这一崭新的史书体例,形成了纪传、编年、纪事本末三大体例并立的全新格局。

袁枢以独创性的“抄袭”成为了彪炳史册的史学大家。

大家不是平白得来的,抄袭更不是一味地粘贴复制,依托他人的成果融进自己的智慧才是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