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元时期,蒙古统治者太残忍,制定的两个政策使人口急剧减少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19-02-16

蒙元时代,蒙古铁骑的征服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屠杀和掠夺史。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人口急剧减少,主要原因就是蒙古军统治者制定的屠杀政策和百姓迁移政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蒙古国第二任可汗:窝阔台汗,他曾构想将中原地区的城池建筑全部摧毁,将中原地区的人口全部消灭,把中原变成像广阔的草原牧地。下面我们看看蒙古统治者制定的屠杀政策和百姓迁移政策对人口急剧减少的影响。

屠杀政策:

蒙古军在刚进入中原的时候,在攻打一座城池之前,会先掳掠旁边的村庄、小镇,迫使这些当地的男子充当敢死队,这些人最终成为蒙古军队不断取胜的炮灰。每次攻下一座城池之后,便实施残忍的屠杀城内百姓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蒙古的军法规定:只要是进行过抵抗的城池,破城之后除工匠以外,不问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一律斩杀。以下为史书记载的几个城市的被攻破之后,蒙古军的屠杀状况。

1.保州(今河北保定)城破之后,“尸积数十万,磔首于城,殆与城等”(堆积数十万的尸体,头颅堆起来和城池一样高)

贞佑元年12月17日,保州城破,把所有的居民都赶出来,下令先把老人杀掉,士卒以杀人为取乐游戏,“尽驱居民出 是夕下令,老者杀,卒闻命,以杀为嬉”;两天后,再下令,不管老幼全部杀掉,“命再下,无老幼尽杀”; “北兵屠保州,杀众数十万”;“北兵屠保,尸积数十万,磔首于城,殆与城等”;“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其存者,以户口计,千百不余一”。

2.凤翔(今山西凤翔)城破之后,“招从臣分诛居民,违者以军法论”;(分批诛杀百姓,否则按军法处置)

1231年,成吉思汗四子拖雷攻破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窝阔台“诏从臣分诛居民,违者以军法论”。在蒙古军的残酷杀戮下,关中“八州十三县,户不满万”。 1232年正月,攻下河南府,城陷之日“无老幼悉命诛之”。 那些被俘获的人如果逃跑了,蒙古统治者规定“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于是没有人敢施舍资助逃跑的人,逃跑者多饿死在路上。

3.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

河北、河东、山东数千里,百姓几乎全部被杀戮,蒙古军将金帛、子女、牛羊马匹全部席卷而去,然后焚毁房屋、城池。“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关中兵火之余,户不满万”;“既破两河,赤地千里人烟断”; “鞑靼过关,取所掠山东两河少壮男女数十万。皆杀之。

4.攻破金中都(今北京)的屠杀状况:

BBC纪录片播放的《成吉思汗》片段,1215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蒙古军攻下金国中都(今北京),然后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屠杀,全城几乎没有幸存者,随后蒙古军队将金中都(今北京)全城焚毁,一年后,一个外国使者写下了这样的描述:“(中都)城内没有一座没被烧毁的建筑,街道上因为布满了被烧化的人的油脂而滑溜难行,城市背后有一整座由人骨堆成的骨头山。”

百姓迁移政策:

除屠杀以外,还把大量掳掠或投降的百姓迁移至蒙古草原。在迁移的过程中饿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比如,河北的地主武装头目史秉直投降蒙古后,蒙古人命令他带领投降的百姓十余万户,迁往漠北草原。路上条件恶劣,气候多变,路上死去的百姓很多;到漠北后,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或因水土不服,又死去很多百姓;不到三年的时间,剩余的人口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综上所述,因为屠杀政策和百姓迁移这两个政策,导致蒙元时期,中国的人口急剧减少。许多以往繁华富庶的地区变成了灌木丛生,野兔出没之地,甚至“百里无人声”。

参考资料:

韩儒林《元朝史》第三章第三节《屠杀与迁民》

《金史》卷四七《食货志》二田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