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说米芾是由宋以来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那么这说法就显的太绝对了,毕竟在米芾只是宋四家之一,其中的苏轼、黄庭坚、蔡襄三人也深受“二王”书法精髓,比如,黄庭坚的草书“草法纯熟、结字瑰奇、笔意纵横,章法错落流贯,气势雄伟苍浑”,这也是受王献之草书的影响, 还有就是被称之为“书坛盟主”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其书法中年专攻“二王”,深得《兰亭序》《洛神赋》之益,书风渐变为华美圆润、活脱潇洒,而且他还提出恢复“二王”的书法传统,自成一家,开创了实用性和伸缩性兼具的“赵体”, 综上所述的黄庭坚、赵孟頫学习“二王”也已经是出神入化了。当然了,米芾也不例外,只是不是最入神而已,多一个“最”字,意思就完全变了,对吧,米芾(1052—1108),字元章,号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来迁居襄阳,因此又号米襄阳。米芾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法颇重法度,恪守晋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深得“二王”笔意,于跌宕变幻中自成风规。行书《蜀素帖》又名《拟古诗帖》该帖共写了8首诗,共71行,658字,用笔俊迈、八面出锋、正侧藏露、曲尽变化、体态万千,体现了米芾“刷字”的特点,结体以欹侧为主,俯仰斜正,表现出动态的美感。由于蜀素不易受墨而屡现枯笔,以致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酣畅。所以与其说米芾是由宋至清结束,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人,倒不如说米芾是学习“二王”最入神的书法家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