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什么人人都想盘她!

 昵称7563359 2019-02-16

凝眸处,黛眉山远;启朱唇,笑靥花开。

胭脂妆粉,姹紫嫣红;雾髻云鬓,乌发摩天。

你看,那位身姿绰约的女神影影绰绰地坐在了梳妆台前。

她擦了芙蓉面,描了柳叶眉,点了绛唇,贴了翠钿,盘了高髻,理了云鬓……

啊,好美的妆面,从眉梢到眼角,我都想盘!



妆粉用得好,

            蹦迪脱妆


  肤如凝脂,是中国女性从古至今的执念。在没有美白精华美白面膜美白乳液美白化妆水黄瓜柠檬片……的古代,爱美的女孩子们选择,傅粉



  与如今的粉底不同,她们不仅要在脸上用香粉,有时还要在化妆时,把双肩、后背、手臂、胸前都涂得白白嫩嫩。为什么?因为流行的袒胸“时装”,脖颈、前胸都会显露出来,在夏天人家还要穿仙女风的薄纱罗上衣呢!出现尴尬颜色“断层”,可能会暴露美妆圈小萌新的身份哦。


供图/装束复原


  到了洗去妆粉之时,那场面……请看王建的《宫词》:“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从脸上、身上洗下的大量妆粉,竟让洗脸盆中的清水变成了一盆银色的泥汤!



  这种涂粉的激情,可能点燃了男人们的熊熊爱美之心!不管哪个朝代,都有热爱擦粉的优雅男士。明人沈德符就亲眼见到,一位当朝大臣尽管已经六十岁了,还是以白粉擦面,“洁白如美妇人”。清人王士祯《分甘余话》里也提到,他有一位张姓同年,在礼部做官,天生黝黑却喜欢涂白粉,引发了大家善意的玩笑。甚至,据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记载,明代天子上朝之前,都要先用妆粉涂敷在面庞以及脖颈上,以便显得龙颜光润,天威庄穆。



  既然男男女女掀起了“全民傅粉热潮”,那么香粉商……一定发大财了?的确如此。古代妆粉的原料之一——铅粉通过特定工艺炼成,无法在家中自制,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作坊生产。在既有铅矿、当地水质又适宜的地方,往往会形成铅粉产业(然后赚钱,你懂)。例如两宋时代,桂林西融州的著名产品“桂粉”就引发过一场“商战”。商战的两方则是——当地佛寺与负责西南事务的经略安抚司


  妆粉居然是由寺院生产的,属于寺院经济!而觊觎妆粉利润的官府居然抢了寺院的生意,将妆粉生产强行收为官办!不甘心的和尚们便转战到衡山一带,仍然打着“桂粉”的名号,降低价格,打价格战,成功让地方当局控制下的正宗“桂粉”,遭遇了滞销的局面。


供图/FOTOE


  可贵的是,古代的美容业也充分考虑到小户人家的消费能力。另一种妆粉的原料——更为原始天然的米粉完全可以在家自制呀!


米粉DIY小课堂


快递小哥

            我寄胭脂泪


  唐末时,四川成都色艺双全的艺伎灼灼能歌善舞,更因美丽名动一时。在一次宴会上,灼灼偶然与御史裴质相遇,彼此一见钟情,可惜此后便两地分隔,再无见面的机会。思念让灼灼“以软绡多聚红泪,密寄”与裴质。这一旖旎的故事,被后人写作《灼灼染泪寄裴质 》。


  然而怎么会?又怎么能用长长一条丝帕作为载体,把泪水收集在一起?更奇的是,泪水怎么寄送


摄影/吴西羽


  其实,“红泪”的奥秘在于妆容。用朱粉在双颊上打腮红,是古代女性化妆时的基本程序。她们在面庞上涂的粉相当之厚。双颊粘满桃花粉,固然春色满面,不过一旦流泪的话......那,就会出现“胭脂泪”了。原来“红泪”,竟然是对现实的写照。


胭脂粉与绵胭脂(摄影/吴西羽)


“我的美眉

            会七十二变


 早在先秦时期,“眉”之美已经是对女子极为重要的审美评判标准。《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夸东家之子“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原来古人用“黛”画出的一双眉毛,还能从颜色形状上千变万化?


古代画眉颜料“铜黛”复原(摄影/吴西羽)



  “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除也。”就是说古人在画眉前,要将天然的眉毛剔去,再以黛画之。想想石黛研磨的深浅浓淡,螺子黛可能显现的提尔紫色,青黛蕴含的蓝靛......画眉用品的色相,自然决定着“美眉”们的多样眉色。


供图/李芽


  至于另一个审美维度——眉形呢?那更是变化莫测、造型各异。就拿唐玄宗令画工作的《十眉图》来说,图上就有“一曰鸳鸯眉,二曰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十曰倒晕眉……”


  其实,在当时各领风骚的,又何止十眉 ?


八字眉

眉尖翘而眉梢撇,眉尖浓而眉梢淡,在中国漫长的画眉史中,八字眉曾屡屡大行其道,这是因为八字眉可以给人平和、温柔的印象。

倒晕眉

在宽阔的月形眉外缘用笔晕染,由深及浅,逐渐晕散,别有一番韵味。这类眉形向下方晕散的为“晕眉”,向上方晕散的则称“倒晕眉”。

柳叶眉

柳叶眉略显宽粗,因形似柳叶而得名。白居易《长恨歌》名句“芙蓉如面柳如眉”,正是用以映画杨玉环的美貌。

桂叶眉

盛唐末年,妇人间开始流行一种宽阔、丰厚如新生桂叶的眉形,名曰“桂叶眉”。略成倒八字形,如彩蝶蹁跹,给人风流婉转之感。


  看着这些各具特色的眉形,你还在坚持一字眉吗?



颜值不够,

           花钿来凑


  时尚,没什么道理可言。古代的小娘子,偏偏喜欢在一张俏脸上贴满面饰



  比如佛教开始在中国风行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寺院广塑金身。时人或许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了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额黄的风习,进而又将整个面部都涂黄,谓之“佛妆”



  看当时画家杨子华所绘《北齐校书图》中,几位女侍或捧几,或执卷,额上那抹灿烂的额黄格外醒目。



  “佛妆”的风潮还未褪去,南方又出现了新的潮流。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仰卧于含章殿下时,额头落上了殿前的腊梅树的花,使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宫中其他女子便竞相效仿,剪梅形贴于额间,后渐渐由宫廷传至民间,成为一时时尚,这就是“花子”


绘画/目奈十三


  后来的“时尚达人”们不满足于一朵梅花的单调,甚至将各种花子贴得满脸皆是,尤以宫廷妇女为常见,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时称“碎妆”



  不过对于广大普通girl来说,面饰最重要的功能大概是——遮瑕!有痘印?有雀斑?有伤疤?不敢见男神?不用上厚厚的粉底,花钿分分钟拯救你!



“需要pick的,

            不仅是色号


  唇间一抹美色在于红,却不仅是一味的红。


  中国古代的潮女们,看似都爱用胭脂点出一颗红红的“樱桃小口”,其具体唇形却变化丰富,其中尤以唐朝为最。



  唇色之红,红得也要有创意。唐朝的女人也曾掀起一场唇色的革命


  “檀唇”是浅浅的红,最宜薄妆,《敦煌曲子词 · 柳青娘》中的名妓便是“故着胭脂轻轻染,淡施檀色注歌唇”。大红色的传统朱唇依旧走俏,岑参眼中的窦子美人,“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绛唇是更深的红,到了唐时更加流行。


摄影/柳叶氘


  润唇的“肉色口脂”,紫草染成的紫色口脂,还有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女孩儿们发明的一种极酷的唇饰——乌膏唇……唐人口脂的颜色令人缭乱。


供图/梦诗Nicole


  要说这上唇妆的手法,她们掌握的也多种多样。


  有的胭脂不是成张的,而是膏状的。比如《红楼梦》中怡红院里的胭脂,就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其使用方法是,“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

  “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中这样写到。在唐宋时期,美人们就是这么简单直接,有时只用指尖挖起一点口脂,直接往嘴唇“点”、“注”即可。

绘画/目奈十三


  “涂唇脂”是古代女子面妆的“压轴大戏”,也是最鲜亮生动的一笔。选一种合适的颜色,描绘一个时尚的形状……无论花多少心思,描摹如何细致,似乎总也不够呢~


  将女神的脸细细端详,不由得感慨『美哉妆容』


  中国古典妆容,在天道自然中拾取人生意趣,又与数千年华夏文明进程同步……想学!


  来,让小栏目「梳妆记」教你化个妆!



  剁手了那么多彩妆,却仍然画不好这张脸?别怕,古代美妆博主手把手教你亚洲四大邪术之一——化妆术!一切尽在《中华遗产》2月新刊~



封面故事

图中女子造型源自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木俑,再现了武周时期仕女出行装扮。此时帷帽网纱已缩短至肩,女子敷雪白胡粉,上大面积胭脂,画阔眉。展现了这一时期女子自信的提升与愈加开放的社会风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