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一时爽,协议火葬场。
历史似乎开了一个玩笑: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要脱欧,三年后,投票否决脱欧协议的还是英国人。
梅姨和欧盟已经谈判一年了,最近好不容易搞出了一个协议,结果在议会中遭到432票反对,仅202票支持,创下了95年来英国政府在议会投票表决中的最大挫败。议会这群人,坏得很。
三年来,因为脱欧,英国首相从卡梅伦换成了梅姨,英国议会、欧盟成员国也因此屡屡吵架,几次折腾让英国脱欧成了一团浆糊。为什么英国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和欧盟离婚呢?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欧洲经济也发展得不错,日子好了大家都有钱赚,英国也甘愿承担责任;但这几年,特别是希腊危机、欧债危机的接连爆发,英国失血过多,越发觉得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况且大英帝国本来就与欧洲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英国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货币英镑,时间到了2016年,脱欧的声音越来越多。
面对国内的脱欧派、留欧派,当时的首相卡梅伦为了谁都不得罪,鸡贼地选择让人民公投决定国家前途命运。卡梅伦其实主张留欧,选择公投更像是一次赌博,他侥幸地以为人民和他站在一起,如果这样,他的政治资本将陡升。2016年6月24日公投结果出炉:英国脱欧阵营胜利。
“民心思变”,卡相演砸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好在唐宁街外发表辞职演说,他一边说为超过3300万人民表达自己的声音感到骄傲,一边说英国需要新的领导人带领这个国家向前。“脱欧”成了“人民的选择”,这一口历史大锅,被继任者特蕾莎·梅背了起来。
当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确实心累:
2018年12月12日,梅姨第一次遭遇“不信任投票”。由于大部分议员对“脱欧”协议不满,梅姨所在的保守党对她发起不信任投票。看清楚,是自己的党,这是要“大义灭亲”?最终梅姨以200:117票,惊险通过投票。
2019年1月16日,新年第一个月,梅姨再次遭遇“不信任投票”。反对党工党发起针对梅姨领导的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最终梅姨以325票反对、306票赞成,侥幸通过投票。
梅姨背得怎么样,大家也看到了,身心俱疲。
英国脱欧接下来怎么走,考验着欧盟、英国政客们的智慧。网友说,我都工作四年了,你们还没脱?90后都脱发秃头了,你们还没脱?要不算了,别脱了。
现实没那么简单,“脱欧”既然已经上升为人民的选择,不脱欧就是公然践踏民主,违背人民意愿。这个锅,没人敢背。
接下来英国脱欧到底如何演变?
第一种是继续有协议的软脱欧。这次梅姨的协议没有通过,关键是需要解决“爱尔兰与北爱尔兰”的边境问题。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其中的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同处一岛,因为历史原因,北爱尔兰人多是英国移民过去的,所以当地人经过公投决定加入英国。
以前欧盟铁板一块,贸易自由,北爱尔兰与爱尔兰的边境问题一直处于“不讨论”状态,大家都相安无事。现在一脱欧,欧盟担心英国的货物从北爱尔兰与爱尔兰边境流出,所以要设立贸易检查站。这一下子就涉及英国主权问题了。这是协议搁浅的主要原因。
第二种是无协议的硬脱欧。在脱欧公投后,2019年3月29日被设定为既定的“脱欧”日,以敦促各方尽快达成协议。倘若各方迟迟没有妥协和共识,最差的结果就是硬脱欧。
一旦英国与欧盟既有的经济关系被无序打破,巨大的不确定性将随即出现。最近,法国标志雪铁龙集团已考虑是否关闭在英国的一家工厂;德国也倍感担忧,德国企业已经在英国投资了大约1200亿欧元,并且持有2000多家公司的股份;日韩等亚洲国家也忧心忡忡,日产汽车因为在英国设有欧洲最大的工厂,更是疾呼英国要“有序脱欧”。
第三种是举行二次公投。如果一次公投结果不满意,那就第二次。但这种操作有点滑天下之大稽,西方民主还能如此操作?
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说过,尊重民众的意愿是重要的,但民众的意愿也会因情况的改变而作出改变。解铃还须系铃人,把人民的锅还给人民,可以,这很智慧。但有被人民二次坐实的危险。
其实,最好的结果不如无限延长“脱欧”期限,让谈判彻底成为马拉松。把显而易见的问题放在眼前,往往因为各种利益冲突无法达成共识,不妨先搁置争议。
最后,送大英帝国一计东方锦囊:我们这代人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些。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形式、方式来解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