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临其境2》的低评分究竟为何?

 alayavijnana 2019-02-16

去年年初,《声临其境》以台词和配音的逻辑视角结构内容,完成了演员参与综艺节目的边界拓宽。整体来看,节目无论从制作的工艺、环节的模式化都收获了一波好评,靠着实力派演员的接连亮相,热度一路维持到收官大戏。最终豆瓣评分8.2,称得上叫好又叫座。


应该说,第一季已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记忆点和话题度,起点颇高,无形间给第二季带来了不小的创新难度和观众期待值压力。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1月25日,《声临其境2》回归,目前已播出四期。

 


在逻辑架构方面,第二季沿袭了第一季的固定流程,依然是“经典之声”、“魔力之声”和“声音大秀”的环节设置,但在细节处进行了诸多升级和调整。可以说,节目组依然力求呈现演员们对台词的精专较量,探索着对“声音”这一主题的潜能挖掘,帮助观众认识好的表演和演员。

 


但随着第二期迪丽热巴取得周冠军,节目引发争议,“尬捧水后、老戏骨陪跑、恶意剪辑炒CP”等纷纷成为观众吐槽的点,豆瓣评分也呈现断崖式下滑,已跌至4.3分,今天冷眼君就不黑不吹地来说说这个节目。



调整细节,回归声音秀本身


比拼台词隶属于演员本行,《声临其境》选择用经典电影台词和情节作为依托,单纯以声音为切入,将节目创意化繁为简,第二季对诸多细节进行了调整。


  • 保留“新声班”设置,增加“声音指导团”角色


第二季保留了“新声班”设置,对成员进行了调整,加入了李川、刘宇泽两位新人。依然是每期四位声音大咖进行对决,弱化竞技元素,前两轮四位明星隐藏幕后,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由“新声班”猜测出演嘉宾名字,并选择最喜欢的声音现身。


 

除此外,本季还增加了“声音指导团”的角色,请来王刚、张国立、张铁林这一“铁三角”组合,主要负责给每期声音大咖以专业指导和帮助,还担负着专业评审的作用,帮助观众对声音表演建立更全面的理解。比如首期王刚指出杜淳在配音《情满四合院》时北京腔不够地道,第四期纠正了万茜“赚”字的读音。

 


应该说第一季第二期时,节目组已经编排了点评环节,由配音演员和戏剧学院的台词老师负责。第二季把这一角色和功能进行了放大,“声音指导团”位置设置在了舞台中间,每段配音结束,观众可透过点评更深入浅出地理解配音桥段的难点和演员们需要动用的技巧。

 

 

而在第三轮“声音大秀”环节,录制和前面两趴间隔不超过三个小时,演员们要在有限的时间找到最好的状态,三人也各司其职,对演员们进行专业点拨。

 


其实这一设计是将去年“年度声音大秀”陈凯歌所代表的职能赋予到新一季节目里,进行整体贯穿。

 


冷眼君认为,这样的人物设计弥补了第一季对声音指导的缺失,让配置更完备,同时也完成了舞台之外的真人秀延伸,可以让观众看到作品呈现背后更多的细节部分,是可取的。


  • 脱离服化道辅助,回归声音表演本身


第一季的“声音大秀”环节类似于话剧、舞台剧的呈现方式,第二季在该环节不再执着于真实布景与影视剧原片的还原,而是纯做配音,摒弃了戏服装扮、舞台调度和人物走位,更强调用声音去展现角色性格与情绪状态,回归声音表演本身。

 


为了弥补服化道问题,第二季在舞美设计与协调方面,运用了冰屏、纱幕、全息投影的三维特效技术,将影像中的角色形象与舞台上的声音大咖进行画面交叠处理,充分发挥电视艺术的视像化特点。

 

 

应该说这样的做法让观众更专注在声音的情感传达上,而不是演员的肢体语言和舞台造型,实现了对声音的集中和强化。



评分下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声临其境》第一季之所以能赢得观众的口碑,在于演员们实打实的业务展演,在于他们用阅历上演着对台词的精专较量。好的演员一张口,人物关系就立住了,有画面感并且充满想象力。他们在这个节目里找到了职业自豪感,因为够专业所以经住了舞台检验,值得赢下观众们的褒奖。


唐国强在配音《军师联盟》选段时遇到黑屏画面却淡定地按记忆中的节奏配音,实力救局。梅婷在配音《唐山大地震》母女重逢片段时直接下跪,把片段里的剧情全程演绎了一遍。演员们对于一个轻音、一个气口、一句念白的计较,让观众领教到这群嘉宾对专业的敬畏以及对表演行业的端正态度。

 


客观讲,其实第二季不乏这样的出演嘉宾和镜头记录,第一期涂松岩在给《我的团长我的团》配音时为了表现窒息感,真实掐住了自己的脖子。第三期倪萍给话剧《万家灯火》中的宋丹丹配音,准备阶段“入境”默词。节目组初心没变,依然试图把诸多极具感染力的声音和圈内人士压箱底的本领拎到台面上。

 


但是豆瓣4.3的评分已成事实,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是大部分观众对于第二期迪丽热巴进入年度大秀并不买账。


说实话,从她两段配音的完成度和完全脱稿的演绎,整体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但一个演员真正被观众认可,靠的还是作品与实力,而不是营销与炒作。迪丽热巴挑选的片段要么是译制片,要么是动画片,比较容易进入角色,本身带有讨巧成分,到不了碾压其他三位嘉宾,获得第一名的地步,这是网友们不认可的地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剪辑方面,在第一轮“经典之声”环节,第一季镜头完整记录了演员的配音片段,画面在演员现场表现与原画中交替切换,观众对整个配音选段的观看是专注而完整的,会集中在状况内。

 

 

但在第二季,镜头在配音过程中剪辑进了现场嘉宾的反应状态,一定程度切断了观看配音时的情绪状态,容易让观众产生抽离感,这一处理是有待调整的。

 

 

冷眼君认为,《声临其境》会火,是因为展现了诸多实力派演员的台词功力,向观众传递着世界终将善待有实力的人这一观念,嘉宾之间更像华山论剑,互相切磋与讨教才是节目的价值所在。

 


还记得去年年度声音大秀,最好的看点除了组合式的配音片段,还有现场陈凯歌的即兴出题。所谓“意外”最能锻炼演员的应变能力,也最能直观反映出从业者的真本事。比如陈凯歌给尹正和朱亚文出的题目,即是让两人在完全没有商量的前提下,用五句台词去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节目里的考题不仅出得高级,演员端正的态度也让人感动。他们就真的像表演训练课一样完成着小测验,更是拽着观众往他们的情绪里进,希望这样的环节编排早日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