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2月印、尼行(3)--印度首都新德里
去印度之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到了印度,你就会明白为啥西方人会用“incredible”(不可思议)来形容这个国度了”。果不其然到了这里,发现印度确实有很多地方让人不可思议,这个词用得真好,褒也罢,贬也罢,都蕴含其中。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首都,位于广阔的恒河平原,
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从城东缓缓流过,。这里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这里也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辉煌的历史,也可映射出印度现代的身影。新老德里紧紧相联,现代与古老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incredible”的画卷。
现代,但不豪华的新德里,
没有什么高层建筑,更谈不上摩天大厦。市内较好的房屋大都是采用大理石来建筑,充分体现印度的传统,而普通房屋则是水泥或砖结构。

这里有很多地方与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形象相比,实在有些差强人意,加上浓厚的宗教色彩,根本无法想到这是一个民主国家,他们的民主只是在少数富人、高种姓人中间。如果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那在我看来,印度就只能是发展中的发展中国家了。但即便这样,有一点我还是挺钦佩印度人的。不少印度人,特别是一些年长的印度人,对自己的祖国很感骄傲,民族自豪感很强,在他们心里印度永远都是最好的,印度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印度绝不会比任何国家差。

神牛上大街,所有车辆都避让。牛在印度教中是很神圣的,它们(特别是公牛)可随意游荡在任何地方,不仅不能随意杀戮,更不能食用。因为按照印度教教义,任何生灵都可能是你前世的父母、兄弟姐妹或亲戚。而牛更是不得了,它哺育了万物。

晚上豪华的“Shopping Mall"
灯火辉煌,虽然此时是休闲时刻,但里面却很清静,顾客很少,且个个衣着光鲜,与中国国内的景象大相径庭。虽然印度圣贤甘地一直呼吁“贱民”的解放,呼吁人人平等,但印度教严格的“种群”的划分及转世说教,使广大穷人不敢与富人平等的概念根深蒂固。

象征着古老、贫穷的老德里的市中心。


3.1
德里门
德里门,新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城市地标,新老德里的分界线。新德里与老德里虽然在一起,但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尽管新德里并不是很现代,但老德里却真是惨无人睹。所以德里门就是传统与现实,历史与现代,贫穷与富裕的分界标。这里也是印度人民最喜爱的休闲欢聚的地方。




德里门是印度人休闲、聚会的地方,也是各种艳丽的沙丽争相斗艳的地方。

3.2
总理府
到底是民主国家,国家首脑机构所在的地方,却几乎见不到军警,进入一些政府部门大楼也仅仅是需要做一个登记,一切是那样的和谐。







3.3
印度教神庙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深深地渗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在这个国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印度不仅宗教色彩非常浓厚,宗教种类也是世界之最,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在印度倒可以找到。其中信奉印度教的人占全国人口的83%以上,为印度宗教中的第一教。


在印度,印度教神庙比比皆是,但一般非印度教信徒是不允许进入神庙的。来到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印度,不去了解一下印度教,不进到印度教神庙里去看看,显然有些遗憾。在当地印度朋友引领下,我们几个中国人有幸进入了一座印度教神庙游览了一番,这是一座供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时母)的神庙。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锡克教的寺庙,都不允许穿鞋进入,进入前需将鞋寄存或放在寺庙外面。

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在以后的发展中,该教综合了多种信仰,非常复杂。




尽管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但在印度仅仅是排行第三的小宗教(排在印度教、伊斯兰教之后),信奉佛教的人不到5%。佛教与印度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宗教。佛教修为是为身后可以进入“极乐世界“;而印度教修为是为了“业力轮回”的来生。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高等或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
印度教教义中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其中婆罗门种姓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圣雄甘地将贱民称为“哈里真”(意为神之子),印度独立后统称“达利特”(意为受压迫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把印度社会分成了若干社会集团,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人的种姓是前生注定的,不要去羡慕嫉妒高种姓人的富有和特权,要好好的修为,要认命。虽然印度经历了经济现代化,并制订了大量禁止歧视的法律,但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中、在人民的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


印度教信仰众神,其中有三个主神
--
毗湿奴、湿婆和梵天。在印度教发展中,在三大主神的基础上,综合了许多地区性或民间宗教的神祇和传统,出现了五花八门、有各自的信仰的主神配偶,包括本座神庙供奉的、有着阴森外表的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时母),她是湿婆配偶的形象,称为死亡及疾病女神,人们,尤其是妇女多跪拜在她的面前,祈求她的帮助。大多数热人则是在神庙中载歌载舞,用以吐诉对于未来的期望,并表达对于神祇的敬仰。


印度教的”业力轮回”转世的信念,决定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特点,也决定了印度教徒的生活习惯,例如虔诚的印度教徒事不杀生的,都是素食者。因为任何一个现实世界中的生灵,无论一只猪、一匹马或一只蜘蛛,甚至一只蚂蚁,它的前世都有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或祖先。印度教对于牛特别的尊敬,因为牛哺育着万物,公牛象征着耐力和男子汉气魄,母牛则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征温柔。


我们拜谒的这座印度神庙中几乎所有建筑几乎都是用大理石建成的。大理石的雕刻技术,在这座小小的庙宇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