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三句话不能常说,不然越过越穷

 温暖南方 2019-02-16

导读: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在数千年前,孔子已为世人定下中年行为标准。人到三十,要有能独立的资本,到了四十,则需内心强大,不被外界所干扰。说来只有四个字,但能做到的人,古往今来都没几个。

人到中年,往往是日子过得最混沌的几年。青年时做事,靠的大多是心里那股劲。晚年时做事,靠的则是心态与经验。唯独中年最尴尬,本以为多年的生活已经教会自己所有,但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挥之不去的麻烦。人到中年,一定要谨记少说三句话,不然日子会越过越穷。

第一:少说丧气话

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流传千年,其中一句“穷且益坚”让人潸然泪下。《中庸》有言: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如果一个人很富有,但却因此自觉“高人一等”,只会在精神上边的更加脆弱,一点点困难就能完全击倒他。如果一个人很贫穷,认为自己是“生不逢时”,从此落入怨天尤人的地步,最终他的精神将与生活一样贫困。

草原上的雄狮,一旦年迈,就会被驱逐出狮群,从此独自生存。一味活在过去的雄狮,最终成为瘦骨嶙峋的老狮,残喘度日,唯有认清现实,活在当下的雄狮才顺利的度过晚年。就连狮子都知道,说丧气话只会浪费时间,对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第二:少说夸张话

对未来的规划,放在心里被称为梦想,放在嘴边,就是大话。曾国藩不止一次的告诫家人: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只有心里十拿九稳的事情, 才能说出自己的决断。在旁人看来,一个中年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只会说大话,无疑属于不可信之人。人一信立世,没有了信任,也就没有了其他。

《中庸》有言: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世人称赞君子,是因为他们从不夸下海口,因此就算他们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人们都会信任他们的任何决定。试想,这样的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都能得到了不起的成就。

第三:少说指教话

好为人师,是许多中年人都会犯的通病。回望过去的几十年,纵使没有出彩的成就,也积攒了 不少做人的道理。看到旁人的样子,不禁想到了自己当年,难免多嘴,指教几句。可这样的指教,往往会造成令人“仰高而止”的结局,旁人会笑你刻意抬高自己,最终落得“高处不胜寒”。

尤其是一些人,社会地位升高,因此周围有了吹捧之人,从此认为自己与众不同,能够指点众生。殊不知真正聪明的人从不如此,曾国藩对自己约法三章中,有一条就是说力除狂妄。

人到中年,物质与精神上的财富都积累了不少,可如果常说这三句话,反而会越过越穷。与君共勉。

参考文献:《中庸》、《曾国藩家书》 编辑:陈彦君 配图:周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