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2019-2-14 2019-02-16 23:24:27 壹笔·作文 汇编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直是许多人毕生的“朝圣”心愿。珠峰的雄伟险峻,一直吸引着许多登山爱好者前往。如果谁成功登顶过,那更是一件了不起的殊荣。只是,一张关于关闭珠峰的告示照片,这几天却突然出现在网络上,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而就在日前,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这意味着珠峰生态保护再度升级。
珠峰无限期关闭,令人叹惋。但今日,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这条环保类素材呢?“生态问题”、“保护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历年高考的热议话题,比如2018年北京卷就曾考过类似话题。
/素材聚焦/ 好好的珠峰,为何要“关”? 珠峰,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圣洁无瑕的。它时而素白冷艳,冰清玉洁;时而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珠峰瑰丽恢宏,引无数人对这一方神圣土地深深向往。而攀登珠峰,更成了一件充满艰难却又极富浪漫的事。“征服”了珠峰,就仿佛坐拥整个世界。
然而,随着攀登珠峰的人越来越多,“到此一游”者络绎不绝,被丢弃在这方净土的垃圾和废弃物越来越多,曾经梦想中的无瑕净土,走近却是遍地狼藉,令人心疼。据了解,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故此,为了保护环境,当地不得以做出了“无限期关闭珠峰”来清理垃圾、保护生态的决定。 “保护珠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力保护好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就十分脆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
“来大本营,汽车还可以到达,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人称‘魔鬼营地’,对人的耐受力是极大的考验,物资运输只能靠牦牛,再高连牦牛都上不去了。如果想在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只能依靠登山运动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片段速写> 虽然中国和尼泊尔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力求维护珠峰区域的生态环境。但是,要想彻底清理累积的垃圾,恢复珠峰的“原貌”,还需要很漫长的时光。无限期关闭珠峰,虽会让一些人感到遗憾,但这也是现阶段保护珠峰的必要措施。与其一味“征服”珠峰,不如用心呵护。 /素材拓展/ 01.纪录片《珠峰清道夫》 2018年,尼泊尔制作了一部9.0分的纪录片:《珠峰清道夫》。画面无比粗糙,却看哭了亿万人。它记录了一次清理珠峰的志愿活动,20位志愿者,每个人都做好了死的准备。珠峰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带,被称作“死亡地带”。没有当地的夏尔巴人当向导,很少有人能活着下山。这次的志愿者里,有11位夏尔巴村民。但是要完成一个月清理9万斤垃圾和外带一具尸体的任务,小队不得不争分夺秒。 普通人登顶珠峰一次,就要炫耀一辈子。这支志愿队伍,为了让身体适应山顶的气候,要反复登顶、下山数次。每登一次山,都要掉10斤体重。为了避开高温导致的融冰,在零下40度的凌晨2点,志愿者们正式开始捡垃圾。冒着大风雪,把自己挂在一根绳子上缓慢挪动。你能想象,人在65度的斜坡上吃饭睡觉吗?一旦滑倒,必死无疑。他们却要这样生存29天。夏尔巴人的每一次登山,都是搭上性命的赌博。他们中很多人没有手指脚趾,那是冻伤截肢了。凭什么有的人有征服自然的私心,买单的却是无辜村民的性命?
<片段速写> 你可以挑战生命的极限,可以冲刺人生的新巅峰。但是你也必须知道,那些你在极限情况下无力带走的垃圾,会成为珠峰,和珠峰脚下村民的噩梦。你是得到了朋友圈的一百个赞,却不知替你负重前行的人,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保护雪山的人,你们的每一个脚印都指向伟大与光荣。神圣的自然值得敬畏、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
02.被关闭的圣地 牛背山,亚洲最美的观景平台,绝佳的摄影圣地,一经亮相就声名鹊起;号称“牛背归来不看云”。但越来越大的名气,也加速了牛背山的污染。垭口和山顶的违规简易客栈,登山者随意丢下的塑料瓶、垃圾袋、罐头,在牛背山美景的对比下,显得格外触目惊心。最美的360°观景平台,竟变成了一个360°的大型垃圾场。于是,2015年12月,牛背山宣布封山,禁止一切车辆和人员进入。尽管三令五申,但仍有游客和户外团,不顾禁令,贸然进山。2016年中,牛背山正式封闭,并拆除了山上100多间简易客栈。 <片段速写> 曾经,在《了不起的挑战》里有期节目,撒贝宁在张家界的天门山体验了当一次“绝壁清洁工”。他需要悬挂在600多米高空的悬崖峭壁上清理垃圾,而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画面,看得人触目惊心。而事实上,这不过是崖壁清洁工的日常。你以为你只是随手丢个垃圾,却不知道别人可能会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在保护环境这件事上,或许很多事情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也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完完全全可以做到的。
/考场链接/ ▽2018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 700 字。)
<考题解析> “绿水青山图”的想象,可以是“世外桃源”式的古朴田园,也可以是结合了高科技的生态循环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考生可以大胆地去合理想象。文章要求有细节有描写,有故事可讲,有人物可绘,且故事有起伏,人物有风骨,故事的主题始终在于环境受益,人受益,自然与人构成和谐的良性循环。当然,也可以选择反面故事,展现不保护环境的终极恶果,与修复环境后的“绿水青山图”进行对比,从而警醒人们,自然的命运与自我的命运,始终一体。 <考场范本> 绿水青山图 文|北京一考生
希梦站在那幅画前,顿感惊讶。
怕是任谁见到这幅画,都会为那满面的翠绿而震撼吧。蓝绿相间的山河,青翠逼人。不同于传统山水画的淡淡墨痕,这画中之绿,仿佛快要渗出,几道袅袅升起的炊烟更为此画添了几分生气……他从这幅画前走过,过了许久,仍有古今穿越之感。
离开博物馆,希梦四顾,他想: “我莫不是着了迷,魂在画中出不来了吧?”远处翠樾千重,抬头望去,只有碧天,一片清凉;近处四围都是建兰、茉莉,芗泽沁入衣裾。或有树丛中百灵鸟轻声歌唱,或有花丛中蝴蝶飞舞。老人在路边和孙儿游玩,旁边一孕妇见此情景,笑意从酒窝里漾出。马路上新能源汽车井然有序,自觉给行人让路……汽车?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里哪有这玩意儿?希梦如梦初醒,自己是站在博物馆前的人民大街上啊。
没错,希梦,有幸和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重”了名,不过一字之差。但这也挺好,希梦总是想:自己的名字是“有希望的梦想”之意。况且他也痴迷于绘画,和历史上的绘画天才“重名”,总会使他觉得自己有一天也可能达到王希孟那样的成就,也能留下一幅绝世画作供众人欣赏。
“嘿,希梦,想什么呢?”希梦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他回头一看,是摄影师若尘。“我刚拍了一组照片,看看?”希梦拿过相机。照片里,有游鱼在清澈的河水里嬉戏;有松鼠在山林间觅食;有下棋的老人在树下优哉游哉地乘凉;有孩子口渴之时尝到随手一摘的果子后的甜美的笑;有马路上一辆辆共享单车构成的风景线;还有小学生自觉将垃圾分类的美好瞬间……希梦觉得这些画面似曾相识,便问道:“你从哪儿拍来的?”若尘一乐,“嘿,这不就是咱身边的景儿、每天的事儿吗?走,我带你看看去。”
傍晚希梦回到家中,匆匆找出画笔和纸,他要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全部画下来。他觉得自己这幅画不会逊色于《千里江山图》。名字呢,就叫“绿水青山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