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辽为何是三国名将,他手下有800勇士,堪称魏晋时的“斯巴达”

 历史解密坊 2019-02-17

三国时期,江东的吴地,曾有这样一件“异事”,如果哪家小孩夜里哭闹,大人们就会说:“不要再哭了,一会张辽来了把你抓走!”于是,小孩就立马停止了哭泣,到后来这也就成了个典故,即“张辽止啼”。由此可见,东吴人对张辽甚是惧怕。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其实这件事儿和张辽手下的800精兵有关,即魏晋时期的“斯巴达”。对于斯巴达,也许很多读者都了解,这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因在希波战争中,三百斯巴达勇士对抗50万波斯军队而闻名天下,使后世之人对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到无比的敬仰!但您要知道的是,这样的精神不仅西方人有,我们中华民族同样也不缺少,而这段历史的主人公,就正是今天小编要说的三国名将——张辽。

当时,合肥位居要津,就成了曹操和孙权两家的必争之地。尤其是对于曹操来说,合肥对他统一南北的霸业,其重要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因此,在一个比得,一个必守的历史大背景下,合肥之战就拉开了序幕,从公元208年,一直打到公元253年,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虽然结果胜负未分,但是其中值得一提就是逍遥津之战,也就是这一战,成就了张辽的威名。

公元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至逍遥津,但此时的守将张辽却只有800精兵!面对两方军事力量的巨大悬殊,张辽是弃甲投降,还是背水一战呢?张辽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带领800精兵,义无反顾的杀入了东吴军队!

狠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啥,就怕张辽这样不要命的。张辽领着800人拼命的结果,让东吴士兵们都大为震惊,包括孙权都感到头皮发麻,心想:“曹操手下竟有如此之人!”结果,在大战了几百个回合之后,张辽和他的勇士们杀敌数万,东吴士兵们也开始乱了阵脚,纷纷丢盔弃甲,最后,孙权也就不得不狼狈退军……

因此,这才有了《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篇章,即“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所以说,西方有斯巴达,中国有张辽军,而且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牺牲,也并没有换来斯巴达最终的胜利,但是张辽却成了逍遥津之战的胜利者。

至此,张辽不仅威名远播,而且也更是成了后世史学家笔下的千古名将。您要知道的是,以少胜多的逍遥津之战,绝不是张辽一时走运,或者偶然捡了个便宜。因为在此之后,孙权重整旗鼓再攻合肥的时候,张辽同样也在逍遥津,以7000人的兵力,又再一次击败了孙权的十万东吴大军,并且还差点活捉孙权。所以您说,东吴人能不惧怕张辽吗?

如今,合肥被称之为“三国故地”,而当年的逍遥津古战场,不仅成了合肥的一张旅游名片,而且也成了人们心中的旅游胜地。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这种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却是我们都不可缺少的,因为这也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拼搏和奋斗的“源”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