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周纪二》 (十二)

 liuhuirong 2019-02-17

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

半民:战国第一阶段以商鞅、李悝、吴起、申不害、齐威王等为主变法基本结束了。就像学生考试,下课铃响了,试卷也都交了,有的考了满分,有的考了中等,有的则没考及格,甚至有的像越国,考试作弊,直接被逐出考场了。

这个时候,各国的板块还相对稳定,考生的情绪还算平和,还能表面平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然而,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们上场了,他们摇唇鼓舌,奔走于诸侯之间,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一时间诸侯“考生们”被说的晕晕乎乎,有的兴奋,有的恐慌,有的期待,总之,暂时平静的战国“教室”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

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纵)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半民:苏秦说秦王,说的是“远交近攻”的连横之法,而说燕文公却是“近交远攻”的合纵之法。不过细想想,这倒也不是“坑蒙拐骗”,虽然秦、燕处在中原之两翼,看似差不多,然而,秦的实力强大,想的是吞并天下;燕国实力弱小,目标是保住自己,因而苏秦也确实是真心为了自己的“雇主”打算。

文公从之,资苏秦车马,以说赵肃侯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担忧)亦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算计)其后也。秦之攻韩、魏也,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傅(逼近)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牵制)祸中于赵矣。

半民:苏秦还是很有战略眼光,把三晋的利害关系分析的很透彻,韩魏紧邻秦国,居于河南之地,魏失去河西,没有了黄河天险,秦自关中,俯冲而下,韩魏势必难敌。赵国居于山西河北地,以山河之固平原之富,秦难以攻赵,而韩魏袭扰其后方,秦虽强也奈何不得三晋。

臣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估计)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向)而攻秦,秦必破矣。夫衡(主张连横的)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以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地。故愿大王熟计之也!

半民:苏秦本就主张连横的,深知连横是削诸侯之地而谋自身之富贵。其实主张合纵者难道不是吗?苏秦就是一个甚至富贵炎凉的人。《战国策》有记录:

“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杼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游说秦国不成,一家人冷淡相对。等到游说东方六国,配六国相印,炙手可热之时,一家人的表现:“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问嫂子为什么前鞠而后恭,嫂子说的也很直白:因为叔叔钱多权重。苏秦感叹道:“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上,通质(交换质子)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桡(袭扰)秦,或救之。有不如(守)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从亲以摈秦,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肃侯大说(悦,高兴),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约于诸侯。

半民:苏秦的“合纵”,说起来很美好,但是做起来很不容易,毕竟是各怀鬼胎的六国,怎么合纵为一。

会秦使犀首伐魏,大败其师四万馀人,禽(俘虏)将龙贾,取雕阴,且欲东兵(引军东进)。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从约,念(考虑到)莫可使用于秦者(没有可以出使秦国的人),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半民:犀首,公孙衍,魏之阴晋人。先为秦大良造,攻魏,占领河西之地,后被排挤,转而主张合纵,先后做过魏、韩的相,合纵抗秦,皆败。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多数人认为张仪和苏秦是连横和合纵的对头,但是,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张仪死于公元前310苏秦张仪晚死26年。有学者依据此书考证认为,张仪在前,苏秦在后,当张仪秦国当宰相时。苏秦还是没有登上政坛的年青人,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张仪的真正对手是公孙衍公孙衍才是合纵策略的倡始者。

所以这段史料只能姑妄听之,姑妄解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