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来来,一起到周巷最难找的老街上去走走

 一滴水12345 2019-02-17

 

找到段头湾老街

并不是那么容易

到了周巷镇长胜市村

还得再沿着村中小路拐上几个弯

到了段头湾老街

也可能会有些失望

短短几百米的道路

老旧的古建筑几不可寻

繁华的商贸早已没落

似乎少了寻常意义上的“老街味道”

但或许,这种平淡如水的滋味

才是段头湾老街的“独一份儿” 



“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我爸学打铜打铁,这一行做了毛60年了!”路口的老铁匠劳师傅,今年已经73岁了,精神矍铄,“我儿子老早要把屋里厢这个打铁的设备都推倒拆掉的,我不肯!”也难怪劳师傅的儿子有这样的想法,打铁不仅仅劳神劳力,更重要的是,如今几乎没有人再需要这门手艺和它制造出的工具了。

但劳师傅舍不得这些用了一辈子的家伙什,也离不开这间开了30多年的小铺子——他把业务范围从打铁拓展到了方方面面。自行车故障维修,五金小工具修补,零件拆换,他成了左邻右舍口中的“全科医生”。“别看这么小一家店,大家都省不了我。”劳师傅自有老一辈人特有的精打细算,“东西坏了旧了,我们修补好了就又能用了,不然岂不是又要花钱去买新的了?”




守着30多年老店的,还有裁缝丁师傅。两间店面,墙上挂满了各色布料。“裁缝生意最好的时候?那就是上世纪90年代了。”丁师傅笑眯眯地回忆说,当时他一个人顾不过来,还得雇人一起帮忙,到了过年前大家都忙着裁布做新衣时,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光是裁布就裁得来不及,裁完布还得送去别的店里做。”在他的记忆里,段头湾老街最鼎盛时,一条街上有十几家裁缝铺。 


  量体裁衣的时代,终被批量生产的浪潮所取代。当街上的成衣店越来越多时,留给裁缝铺和丁师傅们活跃的空间也日渐缩小。丁师傅也乐得清闲,“现在主要是做床单被套多了,偶尔有老年人要做衣服,我也做。”晚上关店以后,丁师傅爱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今年59岁的他,靠着一门手艺养活了一家子,如今小孙子都已经6岁,一声声“爷爷爷爷”叫得人心里特别舒坦。

这就是段头湾老街


曾经

它热闹过,喧哗过,风光过

如今

它又是家常的

亲切的,自在的


清早从菜场买回一把菜的主妇


在早饭摊前等着第一炉烧饼的大妈


八十年老屋的雕花木栅栏

理发店里操练着的老手艺

从巷口望到天井里的茂密花草

在门口酣睡的大黄狗

……

正是这些人、这些景

构成了段头湾老街的淡而有味


文字素材:马安娜

摄影素材:王烨江

统筹审稿:周萱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