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 药 敷 脐 治 疗 &nbs...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2-17

草味药

1、方法:鲜姜2小片捣烂如泥,取1g一1.5g商陆末加鲜姜泥和适量水调成糊状,敷满脐部,外用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一2
   
 2、  取甘遂末10g,带须葱白5段,混合一起捣烂如泥。再用食用醋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纱布固定,24h换药1次。由此可知,商陆、甘遂水患者胃纳较差,服用不便,因而具有良好疗效的中药敷脐外   逐水效果明显。

复方  

复方治法以峻下逐水为主,配五以理气,活血或温阳等

1、方法:巴豆10粒,轻粉6g,硫黄6g,共研末,用大麦面调做成饼,以纱布包之,外敷脐部一夜许,腹水消失即去之。
   巴豆“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轻粉也有利水功效。
2、张天先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甘遂、大戟粉末各0.5g,取适量用生姜泥调糊外敷神阙穴,1周2次。6周为1疗程。
 3、  胡胜东在基础治疗上将大戟、甘遂、商陆、牵牛子、冰片以2:2:2:2:1的比例共研细末成散剂。每次取5g以米醋调和成糊状,纱布包裹敷脐,每日换药2次,以腹水消退为度。

 4、逐水散(甘遂、冰片、大戟,芫花)外敷神阙穴,甘遂、大戟,芫花均有峻下逐水功能,冰片开窍力强

峻下逐水  理气通阳

  麝香膏以田螺一枚、麝香1g、人工牛黄lg、葱白2根制成糊状外敷神阙穴,24小时换药一次

尤为腹胀、尿少、腹围增大、下肢水肿等明显改善

攻下逐饮  行气利水
1、 中医遂黄散(甘遂、桂枝、沉香、蝼蛄各5g,大黄、牵牛子各10),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糊加2根葱白,捣碎混匀,外敷神阙穴,上盖湿纱布,然后热水袋加温,每次热敷60min~240min,1d1次一2次,7d为l疗程.

方中 桂枝、沉香均可行气  大黄泄热通肠,配伍甘遂共奏攻下逐饮之功

陈光华在基础治疗同时,将大蒜,田螺,车前草各等分(一般各50g)捣烂,用温水擦洗患者腹部皮肤后均匀敷在脐部周围,外盖双层纱布,并以胶布或绷带固定1d一次,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为限

2、柴胡三皮散(柴胡、茯苓皮、大腹皮、桑自皮、泽泻各等分,烘干,研成极细粉末,调匀,然后取药粉20g,加适量鲜葱白共捣成膏状,制成饼型,置于脐上,外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d一个疗程,3个疗程为限

泄水逐饮  活血化瘀

 1、张波逐水散 (大戟、甘遂、芫花、麝香、冰片等)共研细末 调制成膏状外敷神阙 24h一次,疗程一个月

2、甘遂、巴豆、麝香共研细末 用蜂蜜调制成膏状外敷神阙 24h一次,疗程一个月

3、 甘遂 商陆  冰片 生姜适量捣成泥状  外敷肚脐,热水袋或灯烘烤 24h一换

4、田螺(取肉烘干)30g、麝香1g、牛黄lg、甘遂10g为主药方按比例制成粉末,每一次取中药25g,葱白2根捣烂,蜜蜂与红花乙醇按2:1的比例溶解,使药调制成膏状,用5cm*5cm的胶布制成膏贴,每日一次,每一次夜敷昼停,30d为1疗程

 泻水逐饮  温阳散寒

1、欧吕基方法  以当归、白芍、泽泻、仙灵脾、赤芍、丹参、桃仁、甘遂、牵牛子、熟附片、肉桂等共研细末,用蜂糖调成糊状,分5次敷于神阙穴,以消毒纱布盖之,隔2d换药1次,此贴中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诸药合用,共奏泻水逐饮、温阳散寒之功

2、郭晓华 方法

把甘遂、牵牛子、肉桂、车前子按1:2:3:4的比例共研细末,每次取药粉10g与独头蒜3个,将其捣成泥状,调匀,摊在纱布上,敷在脐部,昼敷夜停,每日1次

益气活血 消水

马骁奇方法

方法:内服自拟益气活血消水汤(黄芪、白术、丹参、赤芍、当归、大腹皮、车前子、茯苓、泽泻等)随症加减 每日一剂 2月一疗程同时自拟甘遂二丑散(取甘遂、二丑、肉桂各6g,莪术、五倍子各5g,车前子12g,冰片6g,共研细末,蜂蜜调和成团块)外敷于脐,1d1换 10d为1疗程

  吴丽华方法

口服中药(黄芪30、党参30、炒白术60、云茯苓30、丹参20、厚朴15、薏苡仁30、泽泻30,茵陈10,车前子15,当归10,1d1剂,水煎150ml,分三次服,2周一个疗程)益气消水,2周为I疗程;结合甘遂、芫花各等份为末,醋调敷脐,每次6g,1d1次,尿量>2500ml/d者停用

   具体治疗要看医生  这里方法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