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善用比喻、排比说理——感悟《德道经》(5)

 木子厚123 2019-02-17

 老子写《德道经》,善用比喻、排比,说理由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感染力强,说服力强。
​  
《道德经》第64章,有段千古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上比喻,本身各含由小到大发展之道,老子将三个形象贴切的比喻,组成排句,从不同侧面,有力说明事物由小到大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由此,老子诚恳劝勉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要有毅力,要有耐心,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道德经第二章,有段闪耀哲理光辉的排比句: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以上事例,本身各包含对立依存关系,老子用排比句将其一一例举,有力说明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道”无所不在。这些例子浅近,人们极为常见而熟悉,不用再举例,读者对阐述的道理已心领神会,而且会根据个人情况,产生无限联想。整齐排比句之后,用“恒也”两字收束,好像一锤定音!老子将思考透过现实延伸到抽象的深刻哲理,其畅快乐思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企,踮起脚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伐:自夸)者無功,自矜(矜,自大)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这一章,前面六个短句,组成排比。前两句是比喻:“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不能久立;迈开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人没有不能立不能行的,但是“跂、跨”,使人立不稳,行不得。这两个细小的日常动作,却包含了大道理——违反了天道自然的有意做作,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很可笑。接下来指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与“跂、跨”一样,是违反了天道自然的轻率浮躁行为,在有道的人看来,像“餘食贅行”,即残羹剩饭,赘疣,让人厌恶。这正是:越把自己摆得象个英雄,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就越成了众人讥笑的对象。 

这一章,老子用比喻、排比,生动地说明这类人违反了天道自然,无异于自丑自毁之理,揭露讽刺这类人的丑态,表达对这类人强烈的厌恶之情。老子的眼光,总是注视现实的。

从上述三段文字,见出老子用比喻、排比,都在说明,“道”无所不在 ,顺道者生,逆道者败。

读《道德经》,真惊叹老子的襟怀、学识、智慧、通彻宇宙的思辨力,比喻、排比,运用才如此自然巧妙,举重若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