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清和爱人一起将染色完成后的彩子晾起。 -制作完成的彩子。 -折好的彩子要经过多次浸泡上色。 -邵文清检查色彩是否均匀。 彩子制作艺人邵文清和色彩艳丽的彩子 采访动机 彩子是石家庄市栾城区及周边地区老百姓在春节期间悬挂在自家大门上方、院落、街道中的一种纸质装饰品,艳丽的色彩装饰着寂寥的冬日,给节日的农家增添了喜庆与红火。 距离春节不到一个月,栾城楼底镇邵家庄村的邵文清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作为彩子制作艺人,她要趁着春节前有限的时间加紧制作一批批彩子。 1月16日,走进邵文清家的老宅院,满院晾晒着的彩子立刻让人眼花缭乱起来。 彩子又名夜叉纸,寓意祈求吉祥、保平安、守财富,是栾城及周边地区百姓在春节期间悬挂在自家大门上方、院落以及街道的一种纸质装饰品。 据介绍,邵家彩子的原始制作技艺于清朝晚期由山西传入,至今流传已久,其中尤以邵满子家族的彩子制作技艺最具代表性。 邵家彩子的制作技艺以吸水性极强的毛头纸为原料,以专门调配的黄、绿、红三色染色,呈现出规则的花纹图案。邵文清介绍,彩子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长方形,俗称“彩子身”,以黄色为主色调,围以绿、红色块,仿佛一轮满月周遭围以绿叶红花;下部分为长条形,俗称“彩子腿”,以大面积深绿色为主,辅以红、黄色块,仿佛万花筒中的图案一般。"彩子腿"在粘贴时,可以剪成三角形和细长条,对称地粘在"彩子身"下边。”邵文清说,悬挂在屋檐下、院落中的彩子随风摆动,就像风筝低飞、彩蝶飞舞。 邵文清说,从她记事起,她的祖辈、父辈就整天在自家的作坊里忙碌着制作彩子,到她这里已经传承了三代。邵文清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8岁开始协助父亲邵满子制作彩子,30多年来默默地传承着这门手艺,享受着制作彩子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