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妍 俗话说“隔辈亲,亲又亲”,现在很多年轻夫妻把孩子丢给老人带,觉得老人退休了没什么事儿,喜欢孩子,带孩子是老人心甘情愿的事情。事实是这样吗? 退休比上班还忙 10月16日早上,郭女士比平时还要忙一些,因为下雨,要给外孙、外孙女提前准备雨具,雨天路不好走,要早10分钟出门送孩子上学。 郭女士今年68岁,55岁退休后就一直帮女儿带孩子,如今外孙14岁,外孙女7岁,为了方便,她从自己家搬到了女儿家住,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为女儿一家四口准备一日三餐、一天四趟接送外孙女上下学、辅导功课、收拾屋子、洗衣服,还要带两个孩子上几乎每天不重样的课外班,直到晚上8点以后才能有自己的时间。女儿看她太操劳,也曾找过保姆照顾孩子,最终被郭阿姨拒绝了。 她回忆:“保姆在,我是轻松一些,可是不能把家整个扔给保姆,还得我过来照看着。我心想,现在自己身体还行,也不是干不动了,还是我自己来吧,省下一个月2000多元的保姆费,给孩子们节约一份开支。” 郭女士对于陀螺一样停不下来的生活习以为常,她说:“我女儿是独生子女,从小也是娇生惯养,现在人到中年,工作压力也很大,看她每天辛苦上班,回家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心疼女儿啊,我这当妈的必须帮一把。我是快70岁的人了,也累啊,但还能坚持。” 记者发现,像郭女士这样的老人比比皆是,每天在校门口接送孩子的、菜市场买这买那的、各种兴趣班门口等孩子的老年人占去很大一部分,他们每天满负荷运转,无论从工作时长还是劳作强度上,都不比上班轻松。辛苦了半辈子盼着退休后好好歇歇,结果等着他们的是无尽的带孩子做家务,是怎样一种体验? 成全子女 牺牲自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老人都是从外地赶来的,近的唐山、衡水,远的四川、湖南,无论是主动请缨还是被动而来,他们都是为了替子女分担压力。有的奶奶、姥姥自己过来,把老伴儿独自留在老家。面对记者的采访,韩阿姨说出了在儿女面前不敢说的真心话:“我也不愿意在这里呀,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不来孩子妈妈就没法上班,儿子一个人的工资养不起家!”据了解,老家在湖南的韩女士以前是名注册会计,儿媳妇怀孕了没人照顾,只好提前离开热爱的工作岗位。老伴儿还没退休,“这几年他一个人在老家上班,连个给他做饭的人都没有……”韩阿姨说起来无限唏嘘。 想想,少年夫妻老来伴,快60岁了,却只能形单影只地上下班,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个头疼脑热的,身边端茶递水的人都没有。年轻人常说自己压力大,生活不易,然而,谁容易呢? 张女士是个资深文艺爱好者,年轻时喜欢唱歌跳舞,退休后一直在家带孙子,每天的生活就是“奶屎尿屁”,一心盼着孙子上学了可以加入个老年团体,和老伙伴们活动活动。可一切美好憧憬都被儿媳妇的二胎计划摧毁了,她惆怅地说:“想着再来一轮,离家出走的心都有了!可是,孩子生下来,我不管谁管啊……” 身心疲惫 倍感孤独 “老人的心理问题很多,经常有老人向我们求助。”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王远红告诉记者,老人们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子女忽略。王远红做了3年的心理咨询师工作,接触的案例中,因为看孩子带来的身心疲惫和心情抑郁的老人有很多,在每天高强度照顾小孩和家务劳动中,产生的无奈、抱怨、烦躁远多于快乐。 去年,杨先生刚退休,干了一辈子终于能歇歇了,想着打打麻将,和朋友聊聊天、逛逛公园。可这一切都被双胞胎孙女儿打乱了,儿子儿媳移民新西兰,不愿意将孩子送回国内长大。只能两边老人协商好,3个月一轮换,飞到新西兰照顾孩子。杨先生无奈地说:“每次签证最长时间是3个月,可是我基本待不到一个月就自己跑回来,让老伴儿留在那儿坚持。生活不习惯啊,儿子要求在家里不能抽烟、不能看电视,国外的洋快餐吃不饱,走在马路上走半小时看不见一个人影,说话听不懂,去超市买菜都买不明白,跟蹲监狱一样。儿子不理解我,怨我,可我都60多岁了,还遭这个罪?” 像杨大爷这种有勇气一走了之的老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多数老人只是选择默默地承受。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熟悉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朋友没有熟人,气候饮食风土人情都不熟悉,天天洗衣做饭,困在方寸之地忙碌不已,除了带孩子以外,跟外界几乎是隔绝的,无论怎么忙碌都难以掩盖内心的孤独。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身边的老人,对于带孩子这事,很多老人心怀无奈,虽然不愿意,但不好开口拒绝,毕竟是亲孙子、外孙,辛苦一点也值得,在老人辛苦带孩子的背后,时间、精力的大量耗费,大部分娱乐活动被迫停止,劳心劳力长期消耗,让老人们有一种逼近极限的“累”。这种累,当着儿女的面他们很难说出口,同时,也常常被子女们忽略。 建议年轻人乐于分担 对此,王远红表示,老人们带孩子的心态不同,有的老人主动带孩子,有了第三代很喜悦,在晚年生活有子女儿孙陪伴感到愉快充实;有的老人是被动的,虽然身体、精力都跟不上,但是因为现实情况,不得不带。不管老人出于何种原因带孩子,年轻人都不应该认为带孩子是老人理所当然的,老人带孩子时的苦闷往往对子女是不说的,子女就要主动重视老人的情感变化和生活质量,不能说把孩子丢给老人就不管了。要多关心老人,多主动分担。如果老人提出不想带孩子了,也一定要多理解,而不是责怪。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养老服务公共伦理研究实验室主任董劭伟教授对于当下老人带孩子的社会现象给出了分析和建议:老人帮助子女带孩子是多数家庭的常态,当下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更需要老人的协助,更何况很多家庭进入二孩时代。然而老人没有义务去承担这项工作,和谐的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应该是发挥核心作用,老人则是“搭把手”的角色。一方面,老人精力体力有限,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等方面,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直接把孩子扔给老人,无论对老人和对孩子而言,都是不合理的。父母应该勇于乐于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能做甩手掌柜。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能够在孩子上倾注足够的精力,也是完美人生的一方面,这样也能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协助带孩子的老人既能享受其乐融融的“弄孙”之乐,也能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支配空间,过退休后想要的晚年生活。 编辑:李志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