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三单元单元备课(2)
2019-02-17 | 阅:  转:  |  分享 
  
部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材分析

昆明龙泉育才学校燕贵华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启用的一篇全新的课文,文中的爸爸看到玲玲辛苦画的画不小心被弄坏时,不是责备,批评。而是巧妙地启发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上一条小花狗,最终这幅画画面更温馨。从而启发孩子敢于观察、大胆想象,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做事方法。《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西要写信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在妈妈的指导下,写下了一封阳光快乐的信,最好还在信尾画了一大束鲜花,免去了爸爸对家庭的牵挂。露西真是个细心、体贴爸爸的好女儿。《妈妈睡了》这是一篇全新的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关爱,同时更能提现出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一)新课标明确规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单元教材编写内容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三)教材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与联系以及编写特点;

本单元以儿童感兴趣的“故事”为主线,欢快,故事情节丰富,语言丰满。课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遇事,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寻求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法与途径。

联系:有了此基础,后面的课文在学习中,学生应该就不畏艰难,开动脑筋,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核心知识分布、结构关系,地位与作用,每课的训练重点和教学要点

四篇课文均采用生活中的事例,紧密联合实际,贴近生活,创造生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为线索,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每课的训练点归纳如下: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整个教学环节采用图文对照阅读的方式,用图画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用图画帮助学生切入文句的学习。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学习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学中,用做动作、现场演示、谈生活经历等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 第三单元 单元序号 3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 1、会读会写生字词,积累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故事的语言美,体会亲人之间,师生之间浓浓的亲情与关爱。 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4篇课:《4、曹冲称象》《5、玲玲的画》《6、一封信》《7、妈妈睡了》和一篇综合活动课《语文园地三》。本组教材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优美,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读会写生字词,积累成语。

难点:在朗读过程中感受故事的语言美,体会亲人之间,师生之间浓浓的亲情与关爱。 课时分配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语文园地三;共10课时 时间 周次:从第5周至第6周日期:从2018年10月9日至10月20日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本单元要求会认7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考: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和要写的字。



问题解决:

通过提问,设问,质疑,回答等多种形式来解决课堂中的疑难杂题,可以充分利用本班聪明学生的智慧,达到学生能解决的自己解决,学生无能为力的老师来帮忙的方法和政策,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品读、感悟、想象中体会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能主动动脑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说话和写话。



(三)单元训练点

本单元是“阅读课文,要求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另一个训练点事“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此训练点是难点,但又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四)各科目训练点:

4《曹冲称象》

训练点

1识字认字写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5《玲玲的画》

训练点

1会认“玲、祥”等15个生字,会写“评、奖”等10个字,会写“评奖、时间”等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6《一封信》

训练点

1认识14个二类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10个生字,会写“出国、半年”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和对爸爸的想念。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的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7《妈妈睡了》

训练点

1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8个生字,积累“明亮的眼睛”等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3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4.《曹冲称象》2课时

5.《玲玲的画》2课时

6.《一封信》2课时

7.《妈妈睡了》2课时

口语交际:《做手工》1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四篇目教学分析

《5玲玲的画》



文本解读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带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这篇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篇幅短小却一波三折。第一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玲玲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看着自己的作品,非常得意。可就在得意之时,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因为来不及重新画一张,所以又着急又伤心,哭了起来。第五至八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玲玲在爸爸的指点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整张画看起来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尾,写了爸爸告诉玲玲做人做事的道理: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话,能感受到爸爸的和蔼可亲。在结尾读到爸爸说的话时,觉得自然贴切,没有说教之感。



学情分析

低年级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整个教学环节采用图文对照阅读的方式,用图画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用图画帮助学生切入文句的学习。在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学习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学中,用做动作、现场演示、谈生活经历等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核心教学内容

通过课文学习,知道了玲玲开动脑筋,把弄脏的画改得更好了。生活中领悟爸爸说的话,明白遇到坏事并不可怕,而是积极思考,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



语言内容:

读通顺课文,主要语气,标点的停顿,句子的连贯性。

思维内容:

思考爸爸的话,有无道理,从而领悟生活中遇事善于思考,把坏事变成好事。

方法内容:

拼读生字,扩词。自读课文,再听课文朗读,同桌相互查读课文情况。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五)课时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爸爸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六)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学难点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七)教学资源运用

多媒体课件数张



(八)课时分配



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设疑启思

1.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非常可爱,还画得一手好画。可她现在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大家愿意帮助她吗?

2.揭示课文题目,板书,齐读。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3.理解题目:(出示预先准备的符合文意的两幅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4.质疑:再读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5.小结:其实这两幅画都是玲玲画的,围绕这两幅画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玲玲的画》。



尝试学习、读文识字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⒊合作学习(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4)全班交流。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5、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及、候、奖”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⒊学生练写。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课时作业设计

尝试用“得意”“伤心”“满意”讲讲这个故事。



五单元样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达标。

1.请在正确的读音下画“——”。(6分)

(1)曹冲称(chènchēng)象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动脑筋,才能做得称(chènchēng)心如意。

(2)老师充分调(diàotiáo)动了同学们画画的积极性,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调(tiáodiào)色,我画了两只很热的红马。

(3)我发(fāfà)现妈妈有了白发(fàfā),好心疼妈妈。

2.形近字组词。(10分)





3.填合适的词语。(9分)

一头()一艘()一杆()

一条()一棵()一朵()

一匹()一幅()一封()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连词成句:老师这两个是马居然能认出怪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二、教材回顾。

(一)日积月累。(9分)

1.写出高尔基的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遥招手,怕得鱼惊________。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曹操的儿子______,虽只有____岁,但想办法称出了______的重量,他真是一个______的孩子。

2.露西给爸爸写信,第一次她写道,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第二次她写道,我们过得挺好。我喜欢第________次写的信,因为露西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12分)

()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称石头的重量。

()赶象上船。

()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舷上做记号。

()曹操的儿子曹冲有办法称大象的重量。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三、主题探究。(15分)

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延伸。(18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用“———”画出语段中的动词。(3分)

2.在正确答案后打“√”。(2分)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A.曹冲称象不用杀死大象。()

B.因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所以大家说他的办法好。()

C.聪明的曹冲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从而得到圆满的解决办法。()

3.如果现在让你称出大象的重量,你会怎么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0分)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1.妈妈适合戴__________,奶奶适合戴__________。(4分)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4分)

3.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镜。 ()

(2)小猴不能戴妈妈的眼镜。 ()

(3)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



六易错题分析:



分析:这两个形近字,学生分辨起来有困难,尽管老师已经告诉“低”有单人旁,在组词的时候,必须组词“低头”,而“底”是广字头,在组词的时候组词为“底下”,这样笨拙的办法来引领学生,强化记忆,但是,少数孩子是不长记性的,把老师教给的方法忘记了,甚至是就没用老师的方法去记忆,所以,还是有不少孩子在此题上丢分严重。



日积月累:

1.写出高尔基的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遥招手,怕得鱼惊________。



分析:这两句名言,是出自课本里的,一句是古诗《小儿垂钓》里的诗句,一句是语文园地三里积累运用出自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这两句话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烂熟于心了。可是,老师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学生会背并不等于会写,因此,在写出此两句话时,出现了很多问题,集中在漏字,或者是很多字不会书写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告诉学生:可以拼音带字,或者是强记住这些字,再或者在平时让学生用抄写本来抄写练习。



课外阅读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1.妈妈适合戴__________,奶奶适合戴__________。(4分)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__________。(4分)

3.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镜。 ()

(2)小猴不能戴妈妈的眼镜。 ()

(3)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



分析: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做课外阅读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三番五次提醒学生,在做阅读短文的时候,其实,答案都基本上全在短文中了,力求在短文中去寻找答案。可是,少数同学就没有这样的习惯,因此,在此题上丢分比较严重。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在把捏答案的选择题上,概念很模糊,捏拿不准到此要选谁,仿佛选哪个都是正确的,就出现了错误的选择题。其实,这种错误也是小学生的一个误区和障碍,能准确判断出正确答案,还必须在今后的阅读经历中慢慢积累经验,还要靠老师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上帮扶学生,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经验与困惑:

经验:对于二年级低段孩子来说,他们活泼、好动,热情,无拘无束,课堂上自由地,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思路。这都是很好的开端,课堂最忌讳学生不开口说话,但是,说话中,教师要做到引导,引领的作用,如何把话说好,说通顺,完整,从而达到精准,优美!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引领学生说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理由是什么?”教学中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何愁学生不会说话呢?

困惑:在此单元中,有两个难点是很难突破的,就算是突破了,能达到这个能力的学生并不多,就是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如果是你,你会用怎样的方法来给大象称重而不伤害到大象。还有就在《玲玲的画》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来讲讲这个故事内容。其实就是变相地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学完课文的基础上,马上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真的是很难。在教学中只有那么两三个学生做到了,其他的说不完整或者是会把三个词语弄丢。这个困惑值得今后大家共同来研究。





献花(0)
+1
(本文系xiaoxi040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