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清朝的皇子阿哥们,除了其中一个有幸称帝,其他侥幸活下来的,大多会被封为亲王,这是最高等级的王位。亲王死后,他们的儿子继承王位时,就要降一个等级,变成郡王,以此类推,直到变成平民,这是为了防止王室泛滥而想出的一条政策,但是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铁帽子王。 所谓铁帽子王,就是是指世袭罔替,不会因为父子继承而降级的王位,通俗点来说,就是老子是亲王,将来老子死了,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还是做亲王,以后的孙子重孙子也都一样。听起来十分荣耀,但是想要获得这项殊荣可是十分不容易的,整个大清朝从祖辈到没落,一共也只出了十几位铁帽子,而其中一位就是奕劻。 奕劻是慈禧一派的得力干将,他原本承袭家里爵位的时候只是一个贝子,后来因为他办事奸猾且擅长讨好,深受慈禧爱重,官路一路扶摇直上,破例被晋为了庆亲王。他早年虽也是皇室,但家里条件着实不好,曾经为了温饱甚至典当过官服,这导致了他贪财爱财的毛病,这毛病直到他受到重用也没改得了。 当年因为受到太后重用,他担任了不少油水丰厚的职位,诸如崇文门监督、宗人府宗正等,在任期间捞了不少好处,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连同自己的儿子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公然靠出卖官位来敛财。更有甚者,1908年过生日的时候,他表面告诫家里人不得收受下级官员的礼物,实际上却是来者不拒,并且还将下面人送的礼物按照价值分成了好几个等级,分别造册,最后总算下来,单靠着生日这三天,他就收受了五十多万两金银,这还不包括那些不能以金钱衡量的礼物。 对此,当时身处皇位的溥仪是十分愤怒的,但因为慈禧的袒护,奕劻有恃无恐,溥仪也只能忍耐。直到奕劻死后,溥仪才决定给他点颜色瞧瞧——当奕劻的家人上奏请求溥仪赐下谥号的时候,溥仪二话不说单捡着难听的来,那些象征美好的“哲”啊、“忠”啊之类的一个都不许用,后来他的亲爹载沣来说情,溥仪也没有松口,还强调:一定要给他个犬字旁的谥号,以表达羞辱之意。 载沣不依,再三劝说,溥仪终于妥协,最终赐了一个“密”字,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