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继军 博士
2000年12月1日,我国首部种子法开始实施,种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注册种子企业数量曾高达8700多家。
2011、2012连续两年制种面积超过400万亩,加之单粒播种技术的普及,种子开始出现供过于求。在经历了大约十年左右的高增长期和高利润期之后,从2014年开始进入“种业寒冬”。
2014年5月,品种审定制度改革,绿色通道开通。
2015年1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玉米种植面积大幅降低,玉米种子需求量进一步减少。
2016年7月,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开始颁布实施。
种植面积减少、供求关系失衡、亩用种量下降、品种审定数量井喷以及种植比较效益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形成了从2014年开始持续至今但尚未结束迹象的漫长的“种业寒冬”期。
种子企业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双下降,不少种子企业度日如年乃至有生存之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