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考研人数达到惊人的290万时,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倪志刚tfqfurz2 2019-02-17

当考研人数达到惊人的290万时,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较2018年238万,激增52万,增幅达到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2019年研究生录取74万,占报考人数的25.5%。2019年报考研究生主力应该是2015年9月入学的大一新生。

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其中700万人能够最终进入大学,高校录取率达74.3%。其中本科366万人,高职(专科)334万人。

即366万大学本科生中有290万在考研,占在校大学生80%。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在发生重大变化!

变化趋势一:把研究生当大学生看。

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大学生多,满街跑。

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大学生按人口比例算不到十分之一。统计一下,1949年到2017年每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相加,约为9512万人。9512/130000=0.073,也就是说我国现有人口大学生(专科以上)占全国人数的7.3%。但世界上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人口比例都超过了30%,美国是40%。

为什么社会上会认为我国大学生多了呢?主要是大学生不好就业引起的。社会和大多数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待,主要还是进“体制”了,吃财政饭才算就业。

但进体制吃财政饭就业还是很难的。每年公务员招录比低非常低,拿国考来说,每年报名的人数有100多万人,最终录取的人数只有1万多人,录取比例为100:1。省考的录取比例一般为20:1。当然这只是从整体来看的,个别的热门岗位的比例也达到1000:1

当考研人数达到惊人的290万时,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研究生毕业了是不是就好找工作呢?

也不好找,但比本科要相对容易些。有一个内陆四线城市党校,招3个硕士教师,报名人数有35个,通过考试筛选,按1:3确定资格公示9人,面试后还要淘汰6人。录取比例为11:1,比大学生的100:1或几十比一还是要高些。

因此,现在家庭供孩子读书,起码要读一个研究生,不然不好找工作。

变化趋势二:挣钱多少主导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

有一种社会现象,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有考公务员的。都做啥都去了,考研、出国、进一线城市的名企拿高薪。

985高校学生为啥不考公务员?有一北京知名高校学生说,与“双非”大学生和三本大学生一起笔试和面试,自己不一定能考过他们。若考上了公务员,但进体制单位后与三本同学一起办公,拿同样的工资,干同样的活,心里觉得别扭。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往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奔?因为一线城市就业岗位多,面临机遇多,提供工资待遇都比内陆城市城市多,再加上一些名企招人,设置985和211的门槛,就业待遇就向985名校倾斜了。

变化趋势三:求稳是女大学生就业主要心理。

体制内工作主要是指主党政群机关当公务员,进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吃财政饭。这两种以女性居多。每年招录人员中,女性占比达70%上。有一个省直机关单位,拿出5个岗位,想招男性公务员,又不能明说,会有性别歧视之嫌,结果招录进来的全是女性。

为什么现在内陆体制单位招进的女性多?

进体制内吃财政饭的工作最稳定。女大学生,读到研究生毕业,都24、25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庭做父母的又开始为孩子找工作操心了。若把女孩放在外地城市折腾几年,搞不好一晃就到三十岁还是孤身一人。不如拉到自己生活城市,利用家庭人脉进体制稳当些。有一个内陆地级城市统计局,考进来一个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女大学生,憨哥好奇,一打听,是她父母意见,把女孩放在外地打拼不放心,不好找男朋友成家。

当考研人数达到惊人的290万时,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变化趋势四:就业市场主导高考专业选择。

高考选专业,现在最热门的专业依然是财经,其次是理工,其次是师范,其次是农林。每年高考状元选读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就读占状元90%,每年“两财一贸”高考录取分都进了高校排行榜前15名,超过大多数985大学。为什么高分考生选专业要优选财经专业,因为财经工作收入高。关于财经类专业为什么一直是热门,憨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大家关注可看到。

为什么理工科专业也是高考专业报考热门呢?也是出于就业考虑。与文科专业比,理工科专业相当于学一门生存的手艺。一些农村大学生,一些寒门工薪阶层的子女,毕业后工作挣钱是第一位的,在城市生活,要买房子,要结婚成家,要养育子女,挣钱少在城市是呆不下去的。

综上四点,人员流动状况一般规律是:一流人才出国(北大清华出国多),二流人才奔一线城市(985、211高校生多),三流人才进体制(双非高校、二本、三本高校生多),四流人才经商(职高和落榜生)。

当考研人数达到惊人的290万时,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面对这几个趋势,憨哥不免有几点担忧?

1、谁来做学问?

优秀的人才都挣钱去了,学问总得要有人来做吧?不然,社会精神层面就会出问题。

中国几千年来,将做人的道理总结的很清楚了, 做人的目标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标准是圣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做人的事业也分为三种:做官、经商、治学。治学受人尊重,官大受人敬畏,钱多受人抬举。

其中做学问最难,要守得清贫,耐得住寂寞。

这也涉及到钱学森之问?为何现在几十年不出大师了?因为优秀的人才都去挣钱了。

2、谁来下基层?

公务员是社会的管理阶层,也是服务群众阶层,有些工作是要呆在一线的,如扶贫驻村,女性去就不方便。在机关呆,女性可做些文秘、财务、写材料工作,但出差下基层,女性因为生理原因,总有些不方便。

3、官商与学商?

官商学三者有严格的界限:

做官不能爱财,当官爱财必贪腐;治学不能爱财,治学爱财必肤浅;

当社会上出现学者兼做商人,官员兼做学者,商人兼做学者等现象时,也是我们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