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观楼外的思考

 风吟楼 2019-02-17


东观楼外的思考

作者 | 彭妙艳


过去几年,有朋友建议我去看看潮阳和平的东观楼——1940年代所建的一座东西合璧的建筑,因故未尝一行。及至近日阅读了一篇相关网文,作为围观者之一,总算看到了它的大体面貌,于是很有些联想。



概括起来,东观楼是以潮汕传统下山虎为平面布局,以现代西方建筑材料和工艺,吸收若干中国建筑元素营造起来的建筑物。可以被视为潮汕四十年代折中主义的建筑代表作之一。其建筑形象的精美,时至今日依然闪耀着光芒。



该楼有几个特色:一是以传统的下山虎为格局,但改变平房模式,叠为四层,成为楼状;二是通过各层门楼的突出棂封,以及四周附带阳台的窗户的开辟,实现了封闭与敞开、安全和灵动的统一;三是东西方、古典与现代建筑元素的充分揉合统一;四是工艺的精致、造型的精美、装饰的精工水乳交融,建构了一个瑰丽的艺术形象。

一个建筑,能够有着这么多的特色,这不容易了,但是,东观楼则还不止,在这里我只是收集那些较为突出的来说罢了。



由之而发的思考是:传统的有些东西维系着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这些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必须维持的,这样才能保障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本质上的热爱,保障它的价值;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元素又是可以赋予新的处理方式,使其被赋新的内涵的,东观楼把牌坊置于门楼的顶端,又在平板的楼顶上加盖一重檐圆形小亭,与楼体构成“天圆地方”的意象,这就是实例;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发展应为引领,为主体,这才能够实现质的变化,融入时代的先进的气息,东观楼除了“下山虎”平面格局,除了牌坊、小亭等传统元素,其它都属于舶来的东西,大至建材(钢筋水泥)、工艺(浇铸),小至柱式、窗饰的局部处理,都体现了当时的西风东渐的风尚。让人耳目一新之中,感受到一种新的愉悦、舒适。这是以旧的即纯传统的现象所不能达到的。



所以,尽管70多年来,东观楼周围已经建起了大量的洋楼,但是东观楼以饱含“洋”的元素,饱含充盈的先进理念,所以在今天,除了难免地蒙上了一层沧桑感之外,作为历史建筑,它的外在美没有褪色,内在美没有掉价。它的精致、精美、精工之中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甚至还是今天必须认真借鉴的标本。因为相比之下,倒是现在春笋般崛起的“洋楼”,在造型、工艺等方面的简陋、粗劣,与优秀历史建筑难以相持并论,上不到同一层次。



于是,东观楼形象与意义,未必要用“伟大”“崇高”之类的词语来形容,但是它具有的典范、样板作用,确乎又是今之从事古传统建筑营造、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及开发者所必须借鉴与弘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