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园位于苏州天平山南麓,现存一路五进,依山而建。

据(道光)《苏州府志》 卷四 山( 第584页):这里原为白云寺,后是范文正公功德院。
乾隆十六年辛未三月十八日,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驻跸天平山。
听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高尚品德和创立义庄的事迹,深为感服。遂取杜甫诗“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之意,御书“高义园”三字,以彰范仲淹之高节。
与皇帝有关,山林泽被。
第一进,大门。两侧各有一方石刻:陈去病写的《履勘天平山采石记》和《江苏省政府民政厅布告第十九号》。
第二进的外墙上有范允临和赵宧光的印章。范允临,号长白,范仲淹第十七代孙,在这里建过园子,张岱写了《范长白园》;赵宧光的夫人陆卿子和徐媛(范允临的夫人)并称“吴门二大家”。范允临和赵宧光的更多交集,还须再留意。
另有几幅字,其中之一是“黄金师子承高座,白玉麈尾谈緟玄。”——赵宧光书。
第三进,乐天楼。白居易,字乐天。做过苏州刺史,写过《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乐天楼内有联:老树荫浓新雨后 空山寂静夜禅初
据苏大曹林娣教授说,该楼厅两侧山墙上有《渔樵问答》堆塑,为别处所无。去之前,不知道。只有留待下次再拍照了。
“中宪公祠”题额,“中宪公”是对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尊称。纯仁,字尧夫,官至侍御史,属于“中宪”。
走上台阶,第四进,逍遥亭。
“逍遥亭”落款是徵明。文徵明,苏州人,“明四家”之一。
第五进,高义园。有石刻,乾隆皇帝的《游天平山十六韵》
吴会众山镇,天平万笏朝。飞来峰拔地,林立石干霄。
茶坞西邻近,支硎北户招。势连高景秀,气接太湖潮。
是日春方仲,行时兴倍饶。灵岩盘岭路,功德访云寮。
芳玉溪梅绽,柔金陌柳摇。行行见别墅,缓缓度横桥。
宛到前游处,闲看旧咏标。名园实潇洒,古迹半荒寥。
文正风犹在,梓桑泽未遥。小停憩闲馆,更进步层椒。
翠樾茈虒密,苍岩突兀峤。庵传远公法,泉溯白翁谣。
绝顶高无匹,三吴望里要。未称元气复,用是一心焦。
另一方上有:
纡磴下灵岩,天平秀迎目。
即夷度溪町,菜黄春麦绿。
入松复里许,山庄清且淑。
林泉迥明净,兰茝纷芳馥。
葱茜入窗户,云烟润琴牍。
午桥义何取,涑水乐非独。
经临望祠宇,徘徊慕高躅。
文正之子孙,家风尔其勖。
另有两方石刻,只能看到“御笔”,其它字迹大多漶漫。不录。
抱柱联:想子美高标水流云在;忆尧夫旷致月到风来
唐杜子美《江亭》诗有“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句;宋理学家邵尧夫《清夜吟》有“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此联双关:杜子美的高标和邵尧夫的旷致。而“子美”也是宋诗人苏舜钦的字,苏舜钦“一生肝胆如星斗”,高风亮节为人所称,堪称“高标”;“尧夫”,正是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的字。范尧夫廉俭如一,富贵而不淫,确有“旷致”,以杜甫拟苏舜钦,以邵雍况范纯仁,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幽思绵绵,堪称妙构。【这一段摘自曹林娣教授的《万笏朝天—天平山庄》。多谢!】
御赐原匾,现陈列于苏州园林博物馆。
个人感觉,若是连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白云古刹......一起,以“天平山庄”列入园林名录,就更完美了。
那天,走到这牌坊前,一位长者叨叨“高义园,高义园......为何叫高义园呢?”我想说,是乾隆钦佩范文正公“高义”,有感而发的呀。怕冒昧,没敢吱声。
~~~~~~~~~~~~~~~~~~~~~~~~~~~~~~~~~~~~~~~~~~~~~
这些日子,天平山的枫叶进入最佳观赏期。周末,景区内人山人海。高义园,背山面水,闹中取静。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2018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