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承泽、孙星衍、翁方纲等题跋 | 周《壇山刻石》、秦《泰山刻石》廿九字本、西汉《五凤二年...

 alayavijnana 2019-02-17

2018中国嘉德秋拍古籍部征得孙承泽、孙星衍、翁方纲等题跋《坛山刻石》、《泰山刻石》、《五凤二年刻石》三种合册。《坛山刻石》众跋称为周穆王时刻石;《泰山刻石》虽只存廿九字,却已为难得之本,明拓无疑,历来为藏家所重。《五凤二年刻石》亦为明末清初拓之佳本。



2018中国嘉德秋拍征得坛山刻石、秦泰山刻石、汉五凤刻石拓三种合册,据孙承泽、孙星衍、翁方纲等人跋文,清初孙承泽、王鸿绪收藏时仅《坛山刻石》一本,此三种合册应为嘉庆年间孙星衍所为,后经鲍少筠、费念慈递藏。完颜景贤在宣统元年(1912)得此册于费念慈后人,民国四年(1915)则为何子彰所得,确为流传有序之佳拓。


孙承泽、孙星衍、翁方纲等 题跋

周《坛山刻石》、秦《泰山刻石》廿九字本、西汉《五凤二年刻石》三种合册

明清拓本

1册


  • 坛山刻石


坛山刻石


坛山刻石又名吉日癸巳、周穆王刻石。宋欧阳修、赵明诚有著录,明清亦有著录。此本坛山刻石后有孙承泽、林佶、孙星衍、翁方纲跋语。孙承泽跋为中认为此为“此政和以前拓本”,称“周穆王吉日癸巳四字,在坛山宋郊。寻而摹之,县令刘庄取归州权,郡事李中佑龛置厅壁。政和五年取入内府。靖康之变遂不可问。此政和以前拓本也。宋景濂先生翻刻浦阳书院,亡此古致矣。退谷逸叟孙承泽记”。


孙承泽、林佶跋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一号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东益都人。明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清顺治元年(1644)被起用,历任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富收藏,精鉴别书、画。著有《春明梦余录》、《庚子消夏记》等。


孙星衍跋文考证更详,兹列跋文如下:

右周穆王《坛山刻字》,家退谷所藏宋拓原石真本,手为书后并林吉人跋。嘉庆丙寅岁得之历下。考《墨池编》载王逸少论书云,昔秦丞相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朱长文又云,张彦远《要略》以为卫夫人之辞,则此迹是晋人所言,秦人所见,为周时故迹,非妄传矣。穆天子传云,乙酉天子西絶钘隥,注云一云癸巳游于井钘之山,吉日癸巳释注言刻石事,下有缺文。后人指为周穆王书者以此。政和时取石入内府,世所傅多赞皇县壁重摹本及越州石氏本。独此本似软笔所书,有飞白处,正合无骨之说,的为原刻,退谷言不诬也。十二月廿四日孙星衍记。


孙星衍跋


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江苏武进人。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金石文字,靡不考其原委。著有《寰宇访碑录》等。


翁方纲跋


  • 秦泰山刻石


秦泰山刻石首、末开


秦泰山刻石,篆书,原石四面刻,共二十二行,行十二字,秦丞相李斯书。原石刻于山东泰安泰山顶,明初石刻只余一面,计李斯诏文二十九字。乾隆五年因玉虚观遭火灾,故石毁。嘉庆二十年蒋伯生访得,移置于山下岱庙,仅余全半之十字,今仍在泰安岱庙。阮元曾得此廿九字本并《华山庙碑》四明本,遂自称为'泰华双碑之馆',李文田得此二碑称'泰华楼',高邕之得此廿九字本则自称'泰山残石楼',由此想见此《泰山刻石》廿九字拓本之难得。


此本《泰山刻石》存二十九字,为明拓本。末有孙星衍跋并题诗。诗曰:

嘉庆乙亥岁,蒋大令因培浚玉女池,得二世刻石残片十余字见寄,为诗报之。

空摹遗篆笑申徐,访古输君兴不孤。

一炬碧霞余瓦砾,千年玉筯未模糊。

交接剩获韩陵石,政美能还合浦珠(蒋曾宰泰安)。

想见赏奇思胜友,先临日观望东吴。


孙星衍题跋并诗


  • 五凤二年刻石


五凤二年刻石并翁方纲跋


五凤二年刻石,又名鲁孝王刻石。隶书三行,前二行四字,后行五字,计“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共十三字。此本末有翁方纲跋,称“西汉刻石。五凤二年刻是石,非砖也。此本犹是百余年前所拓,识者宝之。丁卯四月,翁方纲记。”又有孙星衍跋语,云“五凤刻模糊特甚,此为旧拓佳本,数年前得之吴门,视其跋字了了,即知非近时习见本矣。审是西汉人手笔,合坛山刻字装成帙焉。伯渊记。”


孙星衍跋


此册于晚清民国间多次易手,孙星衍后又经鲍少筠、费念慈递藏。完颜景贤在宣统元年(1912)得此册于费念慈后人。完颜景贤,字朴孙。满族人。景贤精鉴赏,所见甚广,清末北京书画收藏家中首屈一指。当时端方尝与游,古籍碑板多宋刻宋拓,收藏宋刊《张于湖集》、《纂图互注周礼》、《绝妙好词选》等。


完颜景贤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