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氏女科:中风后遗症,尊此法可愈

 稻镇江 2019-02-18

中风病又名脑卒中(Stroke),根据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中风病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急性期过后某些症状或体征未消失,通常表现为半身不遂、一侧肢体活动受限、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疼痛、甚至感觉完全丧失、肢体瘫软无力或水肿、记忆力减退等。



中风后遗症现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然而现代医学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疗法单一,效果十分不理想,而沈氏女科辨证施治,具有极好的疗效。


今天小师妹为大家分享沈氏女科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医案一则,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学有所获!


沈宁老师

脑卒中后遗症

医案一则


李某,女,71岁。


病史:4个月前因情绪刺激,晨起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抬举受限,神志清晰,言语含混,头晕头痛。西医诊断为脑梗塞,给予静脉点滴活血通络之品,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前来求诊。


刻下症:右侧肢体活动不便,舌强语涩,头晕目眩,头胀且痛,腰酸膝软,记忆力下降,偶有耳鸣,遇情绪刺激则诸症加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


检查:舌尖红,舌下脉络紫胀,苔薄黄,脉细滑。血压150/100mmHg,心率72次/min,律齐。

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Ⅱ级,位置觉迟钝,膝反射减弱,左侧浅感觉消失,其他病理反射未引出。CT报告:左侧基底节部多发性脑梗塞。



辨证:本案患者年老,肝肾阴虚,加之情绪刺激故而发病。阴虚火旺则见头晕目眩,头胀且痛;阴液不足,经脉失养见肢体活动不利,舌强语湿;肾阴亏虚,腰失养则见腰酸膝软,耳失养见耳鸣偶作。


舌尖红,舌下脉络紫胀,苔薄黄微为肝肾阴虚,炎瘀阻络之征。病位在肝脑,证属水不涵木,虚实夹杂。


诊断: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痰察互结证。脑梗塞恢复期。


治法:滋阴潜阳,祛痰通络,上海沈氏女科“调肾阴阳方”合“祛炎平肝汤”加味。


疏方:


钩藤(后下)15g,泽泻10g

川芎10g,莱菔子10g,生杜仲10g

枸杞10g,白菊花10g,黄精10g

桑寄生10g,生地10g,天麻10g

葛根10g,丹参30g,草决明30g

红花10g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肌力增强,血压降为120/80mmHg,屡酸耳鸣解除,情绪转佳睡眠梦多,眠中易醒。食纳欠佳,加夜交藤、炒酸枣仁养血安神;生山楂消导活血。


1月后复查CT:基底节部梗塞灶明显减少。血压稳定在120/80mmHg,行走较前灵活,肌力提高为Ⅲ-Ⅳ级,位置觉及浅感觉恢复正常,夜寐转佳,头胀减轻,伸舌稍右偏,舌暗红,苔黄微腻,脉沉滑。



痰浊已减,心神得宁,再增祛痰清热之力,上方去夜交藤、炒酸枣仁,加全瓜萎、连翘、三七粉,汤药改为两天1付,巩固治疗1个月,病情稳定,未来复诊。


按语


本案脑中风是肾水不足,肝阳上亢,扰动痰浊,痰瘀互结所致,证系虚实夹杂。治以滋水涵木,祛痰泄热为主,佐以活血化瘀透窍之剂。首先应退舌苔之腻,进免脑中风加重和复发。


祛痰以祛痰平肝汤为主,配合4步序贯退腻法。

一采用透窍行气的石葛蒲、郁金,同时加用分利二便的草决明,车前草,给邪以出路;

二加茵陈、泽泻以增强利祛之力;

三用海藻、昆布软坚散结;

四加生龙骨、生牡、海蛤壳怯除顽痰。痰瘀常互阻,加丹参、桃仁、三七粉以活血化瘀消除经络中之痰浊。


特色用药在于:用钩藤、泽泻、川芎、莱菔子4味组成经验方袂痰平肝汤,方中莱菔子祛痰,川芎化瘀,泽泻利湿以助祛痰,钩藤平肝,肝主气,行气亦助祛痰,全方突出祛痰,善治痰瘀互结证的脑中风及高血压病等。



三七化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近代研究提示抗血小板聚集、溶栓、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可强心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冠心病心蛟痛等;滋水涵木投调肾阴阳方,取杞菊地黄汤中的枸杞子、白菊花、生地、黄精,佐阳中求阴的生杜仲、桑寄生,调肾之阴阳,提高补肾之力。


本案虚实夹杂,祛邪为主,补虚为辅。祛邪时免用温燥之品以防伤阴,滋阴时勿投滋腻之品以防助痰,仅以枸杞子、生地、黄精滋而不腻,免用麦冬等滋腻药。


温燥之品


上海沈氏女科临证处理虚实错综之证,重祛邪,辅补虚,祛不伤正,补不助邪,从本案治验中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