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伴云来(天香)·烟络横林》【北宋】贺铸

 昵称091203 2019-02-18

  20190211 


                   伴云来(天香)
          

                    【北宋】贺铸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译文】

  烟雾笼罩树林斜阳落入远山,黄昏的钟鼓声断断续续传来。烛光映照窗户蟋蟀如催机杼,每个人都怨恨这清秋的风露。睡不着觉的那些可怜的思妇,在风声虫声中送来声声砧杵。这声音惊动了漂泊天涯的倦客,才发现又已到了岁暮时节。

  想当年我曾经以酒狂而自负,以为春神把三春的美景交付。想不到终年流浪奔波于北路,有时候也乘坐征船离开南浦,满腔的幽思也无人可以倾诉。依赖明月知道过去游冶去处,把她带到我这又送到她那。



【译文】

       横展的树林笼罩着烟雾,远山的夕阳正在冉冉沉没,断断续续地传来黄昏的钟鼓。烛光映照着窗户,蟋蟀哀鸣,宛如在催促人们赶快制作衣服。我们都怨恨这清秋的风露。不眠的那些恩妇,正在忙忙碌碌,在风声虫声中,又送来声声砧杵。这声音惊动了我这漂泊天涯的倦客,这才发现又已经到了岁暮。
  当年我曾以酒狂自负,以为春神对我特别光顾,只是把三春的美景向我交付。想不到终年流浪四方,或乘马车奔波在北路,或乘征船离开南浦,满腔幽思也无人可以倾诉。只好仰赖明月,曾经知道我们交游相好的去处,可以陪伴着彩云来到这里,把我的梦魂带进美人的绣户。



【译文】

       烟雾笼罩树林斜阳落入远山,黄昏的钟鼓声断断续续传来。烛光映照窗户蟋蟀如催机杼,每个人都怨恨这清秋的风露。睡不着觉的那些可怜的思妇,在风声虫声中送来声声砧杵。这声音惊动了漂泊天涯的倦客,才发现又已到了岁暮时节。
       想当年我曾经以酒狂而自负,以为春神把三春的美景交付。想不到终年流浪奔波于北路,有时候也乘坐征船离开南浦,满腔的幽思也无人可以倾诉。依赖明月知道过去游冶去处,把她带到我这又送到她那。



【译文】

      树林笼罩着烟雾,远山的夕阳已经落下,隐隐约约传来黄昏的钟鼓。看多少人家,烛光映照着窗户,蟋蟀声声,好象在催促人们赶快纺织衣裳。我们都怨恨这清秋之 际,风露凄清。不眠的那些思念远人的思妇,正在忙忙碌碌,在一片风声虫声中,又送来声声砧杵。这声音惊动了我这漂泊天涯的在外人,这才发现又已经到了一年 的年末时光。当年我曾以酒狂自负,以为春神对我偏爱有加,只是把韶华都向我交付。想不到终年流浪四方,南来北往,车马不停,心中满腔离情别绪无人可以理 解。只好抬头望着明月与我相伴,期望夜色之中,能让我们梦中相会。



【译文】

         烟雾弥漫丛林,夕阳照着远山,暮色中弯弯山路传来钟鼓声。烛光映照窗帘,蟋蟀催人织布,共受清秋凄风寒露苦楚。夜不成眠的闺人叹息,应和着池边的声声砧杵。惊动了我这天涯游子,叹岁月如流又是一日将暮。
        想当年使酒任气轻狂自负,自谓东君把春色向我交付。而我却一会儿跃马北国,一会儿又驾舟浮游南浦,满怀幽恨向谁倾诉?幸好明月知道我的旧游处,它让白云伴我进梦乡,又把我的好梦给他带去。



      《天香·烟络横林》这首词借悲秋怀人的笔墨,抒人世沧桑的落寞。贺铸年轻时自负才气,尚气近侠,有为国立功的崇高理想,但冷酷的现实让他成了天涯倦客。上片写客居的所见所感。下片追忆往事,抒发浪迹天涯,壮志成空的情怀。全词写景笔墨不多,却能抓住特征,显其凄清悲凉,融景入情,情蕴深婉沉郁。



       这是一首咏游子愁思,羁旅行役的词,表达天涯倦客的漂泊之恨和怀旧之情。上阕写旅邸中黄昏和深夜情景,所见有烟林、落照,所闻有钟鼓、寒蝉,入夜捣衣与秋风声断续入耳,将秋声、秋气形容尽致。后阕转入抒怀。当年狂放自负,以为东君给予自己的全是光明灿烂,而今流落征途,事业蹉跎,英雄失路,形单影只,唯有明月垂怜,浮云相伴,促我入梦,重温往日的温馨。

  全词情景相生,内含神韵,格调沉郁,真挚动人。晚清词人朱疆村称道此词“横空盘硬功夫语”。



      这是一首咏游子愁思,羁旅行役的词。“天涯倦宦,岁华行暮”。上阕由黄昏的秋色秋声到晚间捣衣声,制造秋风苦人的氛围,以烘托飘泊者的悲秋嗟老之愁。下阕开头转忆青春时光,认为青春在我,不知爱惜,结果备受流浪之恼,孤独寂寞。“赖明月”以下自安,自慰,希望明月将我的梦魂带回到当年胜游之地。这根本不能实现的希望,只不过益增其凄楚而已。全词情景相生,内含神韵,耐人寻味。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注释】  

         《天香》,词牌名之一。此调以贺铸《东山乐府》为准。双片九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六仄韵。

    天香: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云:“天童子天香甚香。”调名本此。又名《天香慢》、《伴云来》、《楼下柳》。 

    远照:落日余辉。

    迤逦(yǐlǐ):也作逦迤。本指山脉曲折连绵,此借指钟鼓声由远而近相继传来。

    帘栊:窗帘与窗牖。

    蛩催机杼:唐郑愔《秋闺》诗:“机杼夜蛩催。”   蛩(qióng):蟋蟀,古幽州人称作“趋织”,又欲称“促织”。 

    砧杵:砧音真,杵音础。捣衣石及棒槌。捣衣,以衣渍水,置砧石上,以杵击之,以拆洗寒衣也。

    天涯倦宦:倦于在异乡做官或求仕。

    骎骎(qīn 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东君:“东君”为司春之神此处当指掌握词人命运的君主。:①春神。②日神。

    骖(cān):本指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此处代指马。征骖,远行的马。

    幽恨:深藏于心中的怨恨。

    晤语:对语。无人晤语:无人谈心抒怀。《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将:带,送。




【赏析】

      这首《天香》词就是作者借悲秋怀人之情,抒发其不平之气。
   此篇写游宦羁旅、悲秋怀人的落寞情怀。这种题材,是
柳永最擅胜场的。贺铸此词笔力道劲,挥洒自如,不让柳屯田专美于前。就章法而言,平铺直叙,犹见出柳永的影响。但柳词融情人景,在描画自然景物上落墨较多;贺铸则融景人情,笔锋主要围绕着情思盘旋,又有着自己的面目,不尽蹈袭前人。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延的林带;天边,落目的余晖渐渐消逝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

  三句中,“络”、“沉”、“迤逦”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在。“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但“锁”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络”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而“络”为人声,短促有力。“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介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山沉远照”,“沉”字本是寻常字面,但用在这里,却奇妙不可胜言。它,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其作用宛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至于“迤逦”,前人多用以形容山川的绵延不断,如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唐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逦迤。”词人巧借来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迢递而至,这就写出了时间推移的空间排列,使听觉感受外化为视觉形象。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次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不过又益以心中情,且场面有所转换——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时间也顺序后移——此时已是夜静更深。蜡烛有芯,燃时滴泪;蛩即蟋蟀,秋寒则鸣。这两种意象,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的义蕴。“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赠别》诗中的名句。“蟋蟀不离床,伴人愁夜长”,这是贺铸自己的新辞(《菩萨蛮·炉烟微度流苏帐》)。两句正好用来为此处一段文字作注。“共苦”者,非“烛”与“蛩”相与为苦,而是“烛”、“蛩”与我一道愁苦。词人心中自苦,故眼前烛影、耳边蛩鸣无一不苦也。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驭骏岁华行暮。”烛影摇曳,蛩声颤抖,愁人已不能堪了,偏又“断续寒砧断续风”、“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在挥杵捣衣,准备捎给远方的夫婿——这直接包含着人类情感的声音,当然比黄昏钟鼓、暮夜虫鸣更加强烈地震撼了作者那一颗厌倦游宦生活的天涯浪子之心,使他格外思念或许此刻也在思念着他的那个“她”。可是,词人还不肯即时便将此意和盘托出,他蓦地一笔跳开,转从砧杵之为秋声这一侧面来写它对自己的震动:“啊,岁月如骏马奔驰,又是一年行将结束了!”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岁月的流逝也就是生命的流逝,季节的秋天使词人痛楚地意识到了人生的秋天。过片后四句,即二句一挽,二句一跌,叙写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东君”会加意垂青,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洒下一片明媚的春光;没想到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词中“流浪”二句中省去了“长年来”、“不意”(不料)等字面。散文句法有“承前省略”、“探后省略”,此处则是诗词句法中的又一种特殊省略。这一省略造成了“流浪”二句的突如其来之势。如此不用虚字斡旋而径对上文作陡接急转之法,即词家所谓“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也(说见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幽恨无人晤语。”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己者诉说。然而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此句暗里反用《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几经腾挪之后,终于以极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因听思妇砧杵而触发的怀人情绪作了坦白。其所深切思念着的这位“淑姬”,真是“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彼美淑姬”既已逗出,就不需再忸怩作态了,于是词人乃放笔直抒那干山万水所阻隔不了的相思:幸有天边明月曾经窥见过我们欢会的秘密,它当然认识伊人的家了,那么,就请它陪伴着化作彩云的伊人飞到我的梦里来,而后再负责把她送回去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中传诵千古的名句,还不过是把“明月”作为一个被动、静止、纯客观的中介物,使两地相思之人从共仰其清辉中得到千里如晤的精神慰藉;词人却视“明月”为具备感情和主观行为能力的良媒,如唐传奇中的“红娘”、“昆仑奴”和“黄衫客”——天外奇想,诗中杰构,其艺术魅力似又在谢《赋》之上了。

  张炎《词源》曰:“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衬副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工,不可轻易放过,读之使人击节可也。”此篇以景语起,以情语结,经意之笔即在这一头一尾。起三句以炼字胜,已自登高;末三句以炼意胜,更造其极。 

  全词用了不少对比手法,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 

  此词以健笔写柔情,属辞峭拔,风格与一般婉约词的软语旖旎大异其趣。贺铸出身为一弓刀武侠,因此即便是写情词也不免时而露出几分英气。清陈廷焯评曰:“方回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云韶集》)此篇又是典型的一例。 

《天香·烟络横林》贺铸视频朗诵“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赏析】

    贺铸相貌奇丑(陆游:“方回状貌奇丑,谓之贺鬼头。”),生性耿直,为人豪侠任气,不媚权贵,因此,在那个趋炎附势的时代,他不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这首《天香》词,表现的就是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闷、伤感、无奈这内心软弱的一面。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上片起句气象苍茫空阔,“络”、“沈”、“迤逦”三词用得各尽其妙。“烟络横林”,“烟”因“络”而游动,“络”字极为形象、传神。“山沈远照”,“山”和“远照”因“沈”而错落。“迤逦黄昏钟鼓”,“钟鼓”声因“迤逦”而断断续续却又悠长不绝。诗人面对这空落落的天与地,顿感清冷孤寂。收回远望的目光,眼前的近景又是什么呢?“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只有明灭的烛火、叫个不停的秋虫和赶织征衣的思妇“共苦清秋风露”。而与此同时,形单影只的词人也已融入了“共苦”之中,与他们一起,共同感受着悲秋凄风寒露之苦。耳边回响着的砧杵声,是思妇捣衣的声音。她们要赶在天寒地冻之前,将冬衣送到远征的丈夫手中。这一下一下彼此应和、饱含幽怨和愁思的砧杵声,使浪迹天涯、疲惫不堪的宦游人悚然心惊,发现那无情岁月的脚步匆匆,一年又将到头了。盛唐时代的“外放”官员尚且难免“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诗)之感,那么在“积贫积弱”的赵宋,贺铸这位“天涯倦宦”,当“黄昏钟鼓”、寒蛩唧唧、思妇砧杵之声于“清秋风露”中错落应和、断续传来之际,他的心绪,又当如何呢?
  词的上片写的是眼前景,以一个“惊”字唤起下文。下片笔锋一宕,先写当年意气。词人曾在另一首《六州歌头》词中描写过自己年少气盛时的那一段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这正是这首词下片所写的“当年酒狂自负”的情景。“谓东君,以春相付。”东君,司春之神。春,这里指锦绣前程。想当年自己意气风发,以为繁华似锦的前程在握,谁知仕途坎坷!“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征骖北道,客樯南浦”,一北一南、一陆一水,形象地概括了作者浪迹天涯的宦游生活,而他心中积存的愁闷和孤寂却连个可以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当他从甘苦难言的回忆中回到现实时,仍是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于是不由产生“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的梦想。这是对逝去生活的怀念和诀别,也是对旧日知己的呼唤。

  “当年酒狂自负”三句,是全词的一点亮色,与整篇灰暗的色调构成对比。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然而,当年狂生的自负,早成泡影,现存的唯有倦宦之无穷无尽的幽恨。因此,词人点染的这一笔“亮色”,恰恰使全词灰暗的基调更加浓重。我们于此也可悟出一点艺术辩证法。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赏析】

       本篇为秋夜倦旅抒愁之词,表达游宦江湖之人悲秋怀人的落寞和孤寂。上片描绘秋夜驿馆的清冷萧索,抒写词人羁旅独居的悲愁。下片慨叹自己坎坷生涯,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全词笔力遒劲,格调沉郁。朱孝臧称道此词为“横空盘硬语”(《手批东山乐府》)。
上片起首“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三句勾勒出一幅气象苍茫空阔的画面,字字精练,于豪放壮美之中透出一丝悲凉。其中“络”、“沉”、“迤逦” 三个词可谓词人精心锤炼所得。“烟”因“络”而游动,一个“络”字,形象而准确地写出树林被烟雾笼罩的情景,并赋予了烟雾以动态之美。“山”和“远照”之 间着一“沉”字,境界全出,落日的余晖渐渐消失在群山之后的动态之美被刻画了出来。“钟鼓”前“迤逦”二字,准确地写出了钟声断断续续而又悠长不绝的特 点。以上为词人登高望远时所见之景,而这种空旷的景象顿时使人感到阵阵寒意,于是词人又把目光转向近处。“烛映帘栊,蛩催机杼”,摇曳的烛光映照着窗帘, 声声蟋蟀的哀鸣好像在催促彻夜不眠的思妇们加快机织的速度。词人现在也是孤身一人,形单影只,于是与蟋蟀、思妇们一起,共同感受凄风寒露的悲苦。思妇们为 了赶在天寒地冻的天气到来之前,为在外远征的丈夫送去暖和的冬衣,现在都彻夜不眠地赶制着。那一声声砧杵声互相应和,每一声都充满了深深的哀怨,词人听 后,不由得感叹时间飞逝,一年又要过去了,更加深了心中的惆怅之情。
        在上片中,词人主要写了秋夜在驿馆中的所见所感,“惊动天涯倦客”中“惊”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唤起了词人对自己曾经意气风发的回忆。词人曾在另 一首词作《六州歌头》中这样写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呼鹰嗾犬,白羽摘雕 弓,狡穴俄空。”其实这也正是词人在本词下片中提到的“当年酒狂自负”的情景。想当年,词人意气风发,于是“谓东君,以春相付”,觉得自己的前程一片光 明,没想到却仕途坎坷。“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中的“北道”、“南浦”,二者一北一南,一陆一水,把词人羁旅漂泊的生活形象地概括了出来。然而,“幽 恨无人晤语”,词人胸中积存了太多的愁闷,却没有人可以倾诉,于是词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的幻想。词人希望明月 能陪伴旧日知己化作彩云飞到自己的梦中,同时也希望明月能将自己的梦带给旧日知己。由此,词人把自己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旧日知己的思念之情淋漓尽 致地表达了出来。结尾三句以健笔抒柔情,构想之奇特,令人称道。
       本词在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从时间上,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上,“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上,“自负”与“幽恨”对比……统观全词,我们 不难感觉出笼罩在其上的深沉的基调、灰暗的色彩,而“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三句又好像给全词涂抹了一丝亮色,与全词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不 过,结合其他对比来看,词人刻意涂抹的这一丝亮色其实恰恰加深了全词灰暗的基调。这正体现了艺术辩证法的魅力。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人世沧桑之感的词作。诗人仕途失意,游落江湖,追忆往日豪情,倾诉了徙怀壮志却请缨无路的悲愤心情,内容与作者另一首《六州歌头》词相近,但 语判决书较隐晦,不如其苍凉激越,可能是贺铸词风转变不久后的作品。本词抒写羁旅漂泊之恨。上片写暮秋黄昏时的寂寞凄清,有声有色,下片开头回忆年轻时的 自负,后几句是对大半生坎坷经历的喟叹,进而抒发情人之情,上片起首三句气象苍茫、字字精炼,壮美中透出一缕悲凉;下片结尾三句以健笔抒柔情,意境微妙, 构想奇特。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赖明月”突然发奇想,绝望中转出“柳暗花明”之幻境:明月知我与恋人的旧游之处,就求明月伴云来,将 梦去,让自己与恋人的梦境相逢,如晤巫山神女,倾诉羁旅悲秋之 “共苦”与“幽暗”。寄希望于梦幻,亦实可怜无奈也。整首词儿女、英雄之气兼备,不可多得。视野开阔,形声兼备。“流浪”三句一抑,概括写大半生浪迹天涯 的生活。最后四句淡淡地抒发怀旧之感,怨而不怒,并无哀飒之感,故朱孝臧称此词“横空盘硬语”(《手批东山乐府》)。

       此词咏游子愁思,羁旅行役。“天涯倦宦,岁华行暮”。上阕由黄昏的秋色秋声到晚间捣衣声,制造秋风苦人的氛围,以烘托飘泊者的悲秋嗟老之愁。下阕开头转忆 青春时光,认为青春在我,不知爱惜,结果备受流浪之恼,孤独寂寞。“赖明月”以下自安,自慰,希望明月将我的梦魂带回到当年胜游之地。这根本不能实现的希 望,只不过益增其凄楚而已。全词情景相生,内含神韵,耐人寻味。

天香·烟络横林》贺铸视频朗诵“好伴云来还将梦去”-教育-高清...




【赏析】

      《伴云来(天香)》通过抒写羁旅他乡所见所闻,悲秋坏人的落寞情怀,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此篇写游宦羁旅、悲秋怀人的落寞情怀。这种题材,是柳永最擅胜场的。贺铸此词笔力道劲,挥洒自如,不让柳屯田专美于前。就章法而言,平铺直叙,犹见出柳永的影响。但柳词融情人景,在描画自然景物上落墨较多;贺铸则融景人情,笔锋主要围绕着情思盘旋,又有着自己的面目,不尽蹈袭前人。“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延的林带;天边,落目的余晖渐渐消逝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
三句中,“络”、“沉”、“迤逦”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在。“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但“锁”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络”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而“络”为人声,短促有力。“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介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山沉远照”,“沉”字本是寻常字面,但用在这里,却奇妙不可胜言。它,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其作用宛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至于“迤逦”,前人多用以形容山川的绵延不断,如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唐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逦迤。”词人巧借来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迢递而至,这就写出了时间推移的空间排列,使听觉感受外化为视觉形象。

     《伴云来(天香)》描绘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挥杵捣衣,抒发了厌倦游宦生活的天涯浪子之心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次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不过又益以心中情,且场面有所转换——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时间也顺序后移——此时已是夜静更深。蜡烛有芯,燃时滴泪;蛩即蟋蟀,秋寒则鸣。这两种意象,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的义蕴。“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赠别》诗中的名句。“蟋蟀不离床,伴人愁夜长”,这是贺铸自己的新辞(《菩萨蛮·炉烟微度流苏帐》)。两句正好用来为此处一段文字作注。“共苦”者,非“烛”与“蛩”相与为苦,而是“烛”、“蛩”与我一道愁苦。词人心中自苦,故眼前烛影、耳边蛩鸣无一不苦也。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驭骏岁华行暮。”烛影摇曳,蛩声颤抖,愁人已不能堪了,偏又“断续寒砧断续风”、“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在挥杵捣衣,准备捎给远方的夫婿——这直接包含着人类情感的声音,当然比黄昏钟鼓、暮夜虫鸣更加强烈地震撼了作者那一颗厌倦游宦生活的天涯浪子之心,使他格外思念或许此刻也在思念着他的那个“她”。可是,词人还不肯即时便将此意和盘托出,他蓦地一笔跳开,转从砧杵之为秋声这一侧面来写它对自己的震动:“啊,岁月如骏马奔驰,又是一年行将结束了!”

《伴云来(天香)》原文翻译及赏析

     《伴云来(天香)》描写岁月流逝,季节更替,表达了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实无伴侣可慰寂寥,表现了孤独寂寞之感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岁月的流逝也就是生命的流逝,季节的秋天使词人痛楚地意识到了人生的秋天。过片后四句,即二句一挽,二句一跌,叙写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东君”会加意垂青,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洒下一片明媚的春光;没想到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词中“流浪”二句中省去了“长年来”、“不意”(不料)等字面。散文句法有“承前省略”、“探后省略”,此处则是诗词句法中的又一种特殊省略。这一省略造成了“流浪”二句的突如其来之势。如此不用虚字斡旋而径对上文作陡接急转之法,即词家所谓“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也(说见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幽恨无人晤语。”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己者诉说。然而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此句暗里反用《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几经腾挪之后,终于以极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因听思妇砧杵而触发的怀人情绪作了坦白。其所深切思念着的这位“淑姬”,真是“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伴云来(天香)》采用多处对比手法,表现了贺铸的弓刀武侠所特有的几分英气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彼美淑姬”既已逗出,就不需再忸怩作态了,于是词人乃放笔直抒那干山万水所阻隔不了的相思:幸有天边明月曾经窥见过我们欢会的秘密,它当然认识伊人的家了,那么,就请它陪伴着化作彩云的伊人飞到我的梦里来,而后再负责把她送回去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中传诵千古的名句,还不过是把“明月”作为一个被动、静止、纯客观的中介物,使两地相思之人从共仰其清辉中得到千里如晤的精神慰藉;词人却视“明月”为具备感情和主观行为能力的良媒,如唐传奇中的“红娘”、“昆仑奴”和“黄衫客”——天外奇想,诗中杰构,其艺术魅力似又在谢《赋》之上了。
       张炎《词源》曰:“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衬副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工,不可轻易放过,读之使人击节可也。”此篇以景语起,以情语结,经意之笔即在这一头一尾。起三句以炼字胜,已自登高;末三句以炼意胜,更造其极。 全词用了不少对比手法,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此词以健笔写柔情,属辞峭拔,风格与一般婉约词的软语旖旎大异其趣。贺铸出身为一弓刀武侠,因此即便是写情词也不免时而露出几分英气。清陈廷焯评曰:“方回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云韶集》)此篇又是典型的一例。




【赏析】

         清陈廷焯评贺铸曰:“方回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此词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全词熔情入景,景略情繁,笔锋主要围绕情思盘旋,以健笔写柔情,抒写了游宦羁旅,悲秋怀人的落寞情怀。全词属辞峭拔,风格与一般婉约词的软语旖旎大异其趣,被晚清词学大师朱疆村评为“横空盘硬语”。

此词以景语起,以情语结,起三句以炼字胜,己自登高;末三句以炼意胜,更造其极。全词笔力遒劲,挥洒自如,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上片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廷的林带;天边,落日的余晖渐渐消逝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

三句中,"络"、"沉"、"逦迤"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但"锁"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络"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络"为入声,短促有力,"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沉"定本是寻常字面,但用这里,却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

接下来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不过己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时间也已是夜静更深。蜡烛有芯,燃时滴泪;蛩即蟋蟀,秋寒则鸣。这两种意象,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的情绪。"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共苦"者,非"烛"与"蛩"相与为苦,而是"烛"、"蛩"与我一道愁苦。这是移情作用。

上片结末五句,写烛影曳,蛩声颤抖,愁人已不能堪了,偏又传来断断续续的砧声,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挥杵捣衣,准备捎给远方的夫婿。接着词人忽地一笔跳开,转从砧杵之为秋声这一侧面来写自己所受的震动:岁月如骏马奔驰,又是一年行将结束了这是时序之感,更是人生之慨。

下片首五句中,词人痛楚地写出了人生的秋天。过片后四句,即二句一挽,二句一跌,叙写青春幻想生命历程中的破灭: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会加意垂青,自己的生活道路上酒下一片明媚的春光;谁知道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呢?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己者诉说。然而"幽恨无人晤语。"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

结末四句,词人放笔直抒那千山万水所阻隔不了的相思:幸有天边明月曾经窥见过我们欢会的秘密,那么,就请它陪伴着化作彩云的伊人飞到我的梦里来,尔后,再负责把她送回去吧!这里,词人化用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但词人却视“明月”为具备感情和主观行为能力的良媒,其艺术魅力似又谢《赋》之上了。

此词以景语起,以情语结,起三句以炼字胜,己自登高;末三句以炼意胜,更造其极。全词笔力遒劲,挥洒自如,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文学 宋词 诗词歌赋 天香  贺铸 李煜

天香·烟络横林》贺铸视频朗诵“好伴云来还将梦去”-学习考试...



名家点评


  晚清词人朱疆村,论词极矜严,不轻易评点作品,但却很推崇此词,特为写了一条眉批:“横空盘硬语。”

  近代词人夏敬观评曰:“稼轩所师。”




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

天香·烟络横林--贺铸_管乐诵读_国学-喜马拉雅FM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仕途不得志的苦闷(或老大无成的感伤)、游宦羁旅的孤独,永夜怀人的落寞情怀。




本词的对比手法和起笔三句的炼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对比: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三组对比写出了青春梦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自己浪迹天涯、无人倾诉的愁苦。


     上片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廷的林带;天边,落日的余晖渐渐消逝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三句中,络、沉、逦迤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但锁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络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络为入声,短促有力,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沉定本是寻常字面,但用这里,却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至于逦迤,前人多用以形容山川的绵延不断,如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唐韦应物《澧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逦迤。词人此处用逦迤来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迢递而至,这就写出了时间推移的空间排列,将听觉感受外化为视觉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