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宪宗李纯的宫人

 庶民临风 2019-02-18

   郑氏,润州丹杨县人,唐宪宗李纯的宫人。

  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806年),凤翔府参军李锜谋反时,有善面相之人对李锜说,郑氏将来必当生下天子,李锜大喜,遂将郑氏纳为侍妾。后来,李锜的叛乱很快被镇压被杀,郑氏以叛臣眷属的身分没入宫庭,为唐宪宗的贵妃郭氏宫女。唐宪宗因宠爱郭贵妃,时常去她宫中,就这样,长相艳丽的郑氏受到宪宗临幸。

唐元和五年(庚寅,810年)十二月,她为宪宗生下第十三子李忱。后来,李忱被封为光王,郑氏亦成为光王太妃。因为郑氏的身份低人一等,所以其所生的李忱从小便寡言少语,处世十分谨慎。当然,他自己也一直以为此生绝不可能有当皇帝的可能,不料宦官之争,给他带来机会。唐宪宗驾崩后,由郭贵妃所生的遂王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往后又历经敬宗、文宗、武宗三帝,自宪宗驾崩的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算起,一直到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为止,在这26年间,郑氏一直都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光王太妃,然而唐武宗驾崩后,由于无子嗣,因此郑氏所生的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光王太妃一跃成为皇太后。据旧唐书说,也就在这一年,郑氏之弟郑光梦见一辆车载着日月,光耀天下,被认为是吉兆。不久,郑氏成为太后,郑光也获得升迁,任官检校户部尚书、诸卫将军、平卢节度使等。宣宗对于生母郑太后孝养至诚,此时宫中除郑太后以外,还有两位太后;一是文宗生母积庆太后萧氏;另一位是当年郑太后曾经服侍过的郭贵妃。郭氏在其子穆宗登基后成为太后,孙敬宗登基后又成为太皇太后。郭氏自被穆宗尊为太后起,一直以来都是唐朝皇室的母仪代表,不论郭氏与每位皇帝之间亲疏与否,一直都受到每位皇帝的尊敬与孝养,即使敬宗、文宗各自尊生母为太后,对于郭氏仍孝养依然。但在宣宗登基后,由于郑太后曾为郭太皇太后的侍女,两人之间素有旧怨,连带宣宗对郭太皇太后也有所疏远,这使郭太皇太后大为不满,甚至曾欲跳楼自尽,虽被左右拦阻并未坠楼,但郭太后于当晚去世。
    唐朝宪宗李纯的宫人---郑氏郭太后去世后,宣宗因为郑太后之故,不愿让郭太后升祔宪宗太庙,即使曾有礼官力争,宣宗仍不让郭太后祔庙。宣宗在位13年后因服食丹药中毒而驾崩,其子李漼登基,是为唐懿宗,而郑太后也以懿宗祖母身份成为太皇太后。对于郑太皇太后的薨辰,新唐书与旧唐书出现分歧:新唐书记载,在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懿宗在三殿侍宴郑太后,三年后郑太后逝世;至于旧唐书则是记载郑太皇太后于大中末年逝世。不论如何,郑氏在当时算是相当长寿了。郑氏死后葬于唐宪宗的景陵旁园,谥为‘孝明皇后’。

考古发现: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七公里的金帜山(今三合乡义龙、赵家、景陵村附近)。金帜山,又称半山,属南山山系。其山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诸峰罗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卫之势,巍峨壮丽,阳光映照,犹如悬帜,故名金帜山。景陵依山建陵,坐北向南,陵园布局与其他唐帝陵略同,分内外城垣,四周均设陵门,其位置分别为:朱雀门,在今三合乡景陵村东北约400米处;玄武门,在今大孔乡王坡村西;青龙门,在今翔村乡皇边村西;白虎门,在今三合乡原家山村后。现占地20顷30亩,其陵道长3279.5米,宽105.4米,陵的南面广植苍柏。景陵按唐陵建制,在陵四门及神道两侧,布列着大量的石刻艺术品,其数量除北门外多小石狮二对外,其他均相同,惟规模、尺度已大为缩小,属于中唐期向晚唐期过渡作品。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四门石狮及北门小石狮皆存;石马三对亦存;华表东倒西裂;飞马一对、鸵鸟一对皆存;石人存五;鞍马存八。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一对浮雕鸵鸟和石狮,其雕工精美,气势雄浑飘逸,技艺娴热,不失盛唐时风韵。另外,景陵陵区原有一个‘唐陵碑林’,立有历代碑刻四十余通,该‘碑林’一部分毁于解放前当地驻军;一部分被当地农民无知破坏;现仍有少量散存民间。景陵陪葬墓主要有:懿安郭皇后、孝明太后及惠昭太子墓,但地面现已无遗存,且无墓碑,故详址尚无法考证。

唐朝宪宗李纯的宫人---郑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