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玄宗李隆基的皇后

 庶民临风 2019-02-18
   王氏,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出身士族,其先祖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其父王仁皎在唐朝初年曾任甘泉府果毅都尉,其兄王守一娶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靖阳公主为妻。李隆基初封临淄王时,纳聪明好学的王氏为妃。唐中宗复位后,大权落入颇有野心的韦后手中。

   唐景龙四年(庚戌,710年),韦后为达到临朝称制的目的,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临淄王李隆基与其侍卫张说密谋,联络太平公主,策动御林军发动宫廷政变,将韦后及族人杀死。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李隆基因匡扶大唐基业有功被封为平王,随后又立为太子,王氏亦册为太子妃。
    唐朝玄宗李隆基的皇后---王氏唐睿宗延和元年(壬子,712年),太子李隆基与张说、太子妃的孪生兄王守一密谋杀掉太平公主,铲除武氏残留的唯一势力。一向软弱的唐睿宗听说此事后,万分悲恸,随后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王氏被册为皇后,王氏家族由此开始显赫。王氏的父亲王仁皎官至邠国公,其兄王守一娶靖阳公主,升殿中少监,加太子少保,封晋国公。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王氏一直没有生育。后宫一位良媛杨氏生下一子,名李亨。因李隆基曾梦中有神人告知:“神佑此子。”所以,唐玄宗对李亨母子宠爱有加,并晋封杨良媛为贵嫔。于是,王皇后便将李亨接入后宫收为已养。不久,杨贵嫔病逝,多情的唐玄宗又喜爱上后宫另一位佳人--武氏,并册封为武惠妃。受宠爱的惠妃几乎与皇后平起平坐,恃宠而骄的她,从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对于武惠妃的骄蛮,王皇后十分不满,时常在玄宗面前数落,由于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己到如痴如迷境地,所以对王皇后所言不但不信,反而认为她争宠斗艳,故意诋毁自己的爱妃。久而久之,唐玄宗对王皇后的所做所为开始厌恶。而时常被王皇后训斥的武惠妃,也常在枕边向玄宗哭诉,王皇后对自己如何的刻薄。玄宗听后自然生气,遂将皇后痛斥一顿,并打算将她废黜。唐玄宗密召秘书监姜皎(宰相李林甫的舅舅)商议,预备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王皇后知晓此事后,跑到唐玄宗面前哭着说:“妾不过得罪了陛下的宠妃,并未得罪陛下,陛下不念结发之情犹可,难道竟忘了当年太上皇被幽之时,家无隔宿之粮,妾父脱下衣衫换来米面,为陛下作生日汤饼的事么?”唐玄宗听到这话,总算天良发现,遂打消废后念头,但却将泄露废后之事的姜皎流放去了边地。

又过了几年,武氏越加骄横,常向唐玄宗搬弄是非,使得玄宗重生废后之念。因王皇后为人很好,在宫中深得人心,除了武氏外,无论是嫔妃还是普通宫女都与王皇后相处融洽。唐玄宗就算想找皇后的过错,居然找不到一个说她坏话之人,这使得唐玄宗相当惊讶,一时也下不了废后的决心。此时,王守一见妹妹的中宫地位动摇,心中很是不安。他想:如果皇后能生下子嗣,说不定可以避免被废厄运。于是,他在家中设坛祈神。当时一个叫明悟的僧人,知道他的心思后建议:皇后若想求子,应先祭拜南北斗,然后取一段霹雳木剖开,在里面刻上唐玄宗的名字,合而佩之,并十分肯定的说:“皇后佩戴此牌,定会早得贵子,大有作为,君临天下。”病急乱投医的王守一居然不辨真伪信以为真,遂进宫将此法告诉王皇后。见是亲哥哥的建议,求子心切的王皇后也没多想,一切照兄长所嘱办理。不久此事便被武惠妃探知,并向唐玄宗告发。自汉代以来,历朝皇宫最忌行巫蛊之术。玄宗一听,马上跑到中宫王皇后处搜查,果然在她身上搜到证物。王皇后一再分辨:“此物实为求子所用,并非咒诅厌胜之物。”但是,唐玄宗根本就不听她的解释。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秋,唐玄宗亲手起草敕书,下制曰:“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就这样,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并迁出后宫,另择别院安置。王氏族人皆被免去所有品位,量刑处置。其兄王守一被逼与公主离异,随后被赐死。同年十月,王氏在冷宫中病卒。因她平日善于抚下,在后宫极得人缘。后宫上下念及她的人,大多为其不明不白的死悲痛流泪。唐玄宗听到发妻死讯时,追忆往事也有些后悔,下令以一品之礼将她安葬于长安城外的无相寺,但没有恢复她的皇后名号,也没有追查她的死因。

唐代宗宝应元年(壬寅,762年),三十八年后,唐代宗李豫即位,王皇后的冤案才得以昭雪,复尊王氏为皇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