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南陈后主陈叔宝的贵妃

 庶民临风 2019-02-18

张丽华,扬州人,南朝陈后主叔宝的贵妃。

   南陈永定三年(己卯,公元559年),张丽华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其父兄以织席为生。但她虽然出身贫寒,却长得眉目如画,而且发长七尺,光可鉴人。此外,她还具有敏锐的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所谓‘人间有一言一事,辄先知之。’

   南陈宣帝太建二年(庚寅,公元570年),陈叔宝被立为太子。这一年,年仅十岁的张丽华被选入宮充当龚良娣(太子妃妾)的侍女。稍长成时,陈叔宝见到她的容貌后,惊为天人,遂纳为妾室。

   南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她为陈叔宝生下第四子陈深。后来又生下陈叔宝第八子会稽王陈庄。但此子年少时,因个子小,容貌丑陋,性格严酷,稍有不如意,辄剟刺其面,或加烧爇。只因其母张丽华受宠,所以也深得陈叔宝的钟爱。再后来,张丽华又为陈叔宝生下第六女陈婤,南陈灭亡后,此女成为隋炀帝的贵人。

   陈宣帝太建十四年(壬寅,公元582年),陈宣帝陈顼崩,太子陈叔宝即位,是为南陈后主。其太子妃沈氏被立为皇后,沈氏所抚养的孙姬之子陈胤被立为太子,而张丽华则被册封为贵妃。身为贵妃的她却主管后宫事宜。南北朝南陈后主陈叔宝的贵妃---张丽华正史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鬢黑如漆,光可鉴人,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陈叔宝通音律,特为张丽华作《玉树后庭花》之曲。每当后主带她与宾客游宴时,她总是推荐诸宫女同往,故而深受宫人的欢心,遂命她专掌后宫。所以说她虽没被立为皇后,却行使皇后之权,而真正的皇后沈氏倒被冷落在了一旁。此外,陈后主还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般文学大臣齐召入宫,饮酒赋诗,征歌逐色,通宵达旦。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就是这时写的: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当时,陈后主特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此诗明明形容嫔妃们的娇娆媚丽,堪与鲜花比美竞妍,但笔锋一转,蓦然点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哀愁意味,时人皆认为此是不祥之兆。当时隋文帝处心积虑地要灭掉陈朝完成统一,但陈后主却认为‘王气在此,役何为者耶?’又有从旁孔范附和:“长江天险,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耶?”居然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以至后来陈后主临朝之际,百官启奏国事时,都常常将张丽华放在膝上,同决天下大事。后来,陈叔宝还废庶长子陈胤,改立张丽华所生的陈深为太子,并还积极准备废掉皇后沈氏改立张丽华为后,后终因南陈被隋灭亡才未实行。

  南陈后主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八月,隋文帝灭掉梁国。

   南陈后主祯明二年(戊申,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发兵五十一万,以其子杨广为统帅,准备渡江伐陈。陈后主听到消息后,不慌不忙的说道:“从前北齐三度来攻,北周两次来犯,都大败而逃。这次隋兵来攻,一定也是自来送死。”宠臣们则随声附和。就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陈后主没有作任何的应战工作。以至于隋军南下攻打建康时,前线飞书告急,陈后主竟把此重要的急件放在了张丽华床头,忘记启封。清朝诗人宋元鼎的《吳音曲》中写道:“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断曲河中。丽华膝上能多记,偏忘床头告急封。”直到隋军兵临城下,后主还在饮酒取乐。当他确实认定隋军已近时,这才惊慌失措,而平日围绕在其身边的一班侍臣,还力劝他仿照梁武帝见侯景时,一定要摆足架势会见隋朝名将韩擒虎。而今是时移势易,韩擒虎也不是当年的侯景,况且陈后主也不是昔日的梁武帝,所以陈后主不理会群臣的看法,只说:“非唯朕无德,亦是江南衣冠道尽,吾自有计,卿等不必多言!”大家听他如此说,立即作鸟兽散。韩擒虎原本期望攻入宫中,抓住皇帝,立下头等功,想不到宫殿中空空如也,鬼影也没有一个,陈后主也不知去向。于是,下令搜查。后宫佳丽都已列在景阳殿前听候发落,独不见张丽华与陈叔宝的另一宠妃孔氏,韩擒虎差一点把官苑掀翻过来,最后只剩下后花园中的一口枯井。一群士兵趴在井口大呼小叫,但井中寂然无声,士兵中有人建议用大石头投入井中,这时井中才传来讨饶之声。于是用粗绳系一箩筐坠入井中,众人合力牵拉,觉得十分沉重,大家起先以为皇帝的龙体确实不同凡体,等拉上一看,才发现陈后主、张丽华、孔氏三人紧紧抱在一起坐在箩筐之中,士兵们一见欢声大笑。据传由于井口太小,三人一齐挤上,张丽华的胭脂被擦在井口,从此这口井被叫做‘胭脂井’。但也有人不愿首肯陈后主的行为,而把它叫做‘耻辱井’。后人有感于此,作诗讽刺: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仓皇益见多情处,同穴甘心赴井中。韩擒虎当时并没有为难陈后主,等到隋朝另一名将贺若弼入城,听说韩擒虎已抓到陈后主,赶来对他说:“小国之君,入大国之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陈后主一再拜谢,惶恐、战栗不已。诸事停当后,各路军马业已攻破陈国各州郡,统帅晋王杨广派遣高颎先行入城,收图籍、封府库,并索张丽华。因当日张丽华被士兵从井中拉出时,全身湿透,衣裙贴身,更显其秀美,所以晋王杨广深为其丽容所动,欲纳她为妾。但隋军元帅高熲却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娶丽华。乃命斩之。”于是,下令把张丽华斩于青溪大中桥畔,时年三十岁。杨广闻知变色道:“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此后,杨广恨透高颎,就此埋下了杀高颎的种子。
  张丽华虽然已经香消玉殒,杨广为之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要争夺皇位的继承权,不得不多有矫饰,装出一副礼贤下士、恭谨仁厚的模样,故示俭约,不好声色。后来,其一登位后,接二连三地糟踏女子,甚至不惜杀兄奸嫂,但都不能满足他对张丽华的想念。最后不惜开凿运河,三下江都,劳民伤财,归根结底,就是对江南风物人情与佳丽的思慕,特别是为了满足他未曾得到张丽华,在心理上获得一些补偿。唐朝大诗人杜牧夜泊秦淮,闻岸上酒家女子还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凄婉,兼蕴南朝幽怨气韵,良夜宁静,益增遐思,于是作下《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朝虽亡,但张丽华留下的风流韵事,至今仍惹人玄想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