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时候,我问家里的小孩子:“过年开不开心。” 他们都欢呼雀跃的说:“开心。” 我问他们:“过年什么最开心啊?” 两个孩子满眼笑的齐声答到:“收红包!” 童言无忌,最是天真。不过说到红包,却大有文章。 红包,是钱也是情,这里面的人情世故可不少。发红包,是年味儿的传承,也是成年人的社交礼仪。 但是社交礼仪的度把握不好,事情就变质了。 红包见人品 过年期间,少不了的就是走亲戚,见亲戚就要收红包或者给红包。 这时候,无论近的远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只要是长辈,都会主动发个红包。 很多亲戚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也会记得有一个远房姑姑给自己发过红包。 发红包,是一种年味儿,是亲情的维系,也是一种传承。 现在,红包的形式变多了,不仅有红纸裹着的现金,微信红包也成了一项“全民娱乐”。 从转账到感谢,从祝福到表白心意,红包的意义越来越多,而红包背后藏着的秘密,也越来越值得思考。 今年走亲戚的时候,朋友跟我说,她朋友一个亲戚,特别的奇葩。 自己年纪一大把了,看见人就开口要红包。 虽说微信的拜年红包只是个小数字,但是这种见到人张口闭口就是要红包的人,实在有点脸皮厚了。 不仅如此,朋友还告诉我,这位亲戚特别“精明”。 若是自己遇到晚辈不情不愿的给了压岁钱,就一定会带着自家的晚辈去登门拜访,这样一来,自己就不亏了。 人们常说,做人要体面,这里的体面就是有长远的眼光,不着眼于蝇头小利,不为了贪一时的便宜,丢失了最珍贵的口碑。 人行走于世间,好口碑会帮助你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宽,而一个品行差的人注定走不远。 红包虽小,却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没有谁是可以长期占便宜的。 看似占了便宜,实则丢了人品和声望。长期以往,谁还愿意走亲戚,去你家串门呢。 红包见人心 在微信的群聊里,有的人,平时不活跃,朋友圈里不见冒泡,也没有见他向谁问过好,祝过福。 但一旦群里有人发了红包,他总是第一个能抢到,抢后就继续潜水,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好像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红包,看出一个人的人品,看清一个人的心。只抢红包,不会言谢的人,眼只盯在钱眼上,不把感情当回事。 说不定觉得抢得少,心里还不舒服呢,还埋怨发红包的小气,不够大方。 红包就像一个“炸药包”,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让群里的朋友多了沟通交流,增进了感情,深化了友谊。 但有时也多了铜臭味,少了人情味同时,也让人品不好的人露了馅,现了形。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是网友讲述的亲身经历。 这位网友每年过年期间都会去向爷爷奶奶拜年,长辈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每次去拜年的时候,网友说自己都会带上很多礼品。而爷爷奶奶则会做一桌美味的饭菜招待。 不仅如此,奶奶不管孩子有没有工作,有没有结婚生子,只要是晚辈都会准备压岁钱。 长大的孩子们推脱说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孝顺老人了,不能要了。 但是奶奶却说: “饭菜,我能做一年是一年,压岁钱,不管多大,我能给一年是一年,我就希望一家人可以和和气气、美美满满的。” 春节的红包,不仅仅是简单的压岁钱,更多的是长辈对孩子的期盼与爱。 长辈们的疼爱,晚辈们的孝敬,一枚枚小小的红包,承载了人们之间彼此满满的爱意。 所以啊,红包见人品,更见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