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是送给世界的最美礼物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18

若能读到一篇闪着智慧的文章,就宛如为心灵暗暗打开了一扇窗,悄悄启了一扇门,默默指了一条路,让生活变得豁然开朗,充满诗意。

我喜欢读名家的散文和小说,朱自清、沈从文、郁达夫、茹志娟等人的散文早已让我如痴如醉,读的遍数越多越感到如饮美酒;普希金、屠格涅夫、卢梭、梭罗、蒙田等文学巨擘与自然界相握的优美文字如山涧溪水汩汩流入干涸的心田,并在心中洒下种子

当我读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时,有时候感到最后一段前面的文字都是平铺直叙,在结尾处常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在其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他悠然地写到,“不过,让我们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俩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受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俩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就是麦琪。”

无疑,单独从以上文字里,你是体验不到欧.亨利的文笔老到。读他的小说,你一定不要在酒醉后,因为他的创作风格独特之处就是“含泪的微笑”和“欧·亨利结尾”。他的作品都有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布局,被文学界称为“欧·亨利结尾”。不管是在《麦琪的礼物》还是在《警察和赞美诗》、抑或是在《菜单上的春天》都能找到“出人意料”。

他为世人留下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从其文字中流露出的事与人,都与他的生活时期的社会密切相关,透过他的文章你会有一种回到那个时代的感觉。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卢梭也是写他熟悉的,他在《忏悔录》中对他的生活和工作进行回顾,包括小时候与表哥之间的开心和欢乐,及作为一名年轻人对于异性的向往,在第一册中他集中写了自己如何从日内瓦逃出,自己遇到的种种辛酸,但是从其文字中你读出的确是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历程,这就是卢梭文字的魅力。然而,在《忏悔录》的第二册中,从文字中你能感到一位智者在面临外界巨大压力,一个人在孤岛上伏案疾书的心情,他的心情糟糕透了,时刻都可能被当局抓捕,这时候,他的文字折射出法国当时社会的恶劣环境和他的思索,所有这一切对读者会有更大启发,堪称一笔无价之宝藏。

如果一个人真得想留给世人一些有用的东西,就应用心去记录你的所有教训,及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从你对自然界思索和感悟中得到些什么。

蒙田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随笔令世人受益无穷。正如他在《蒙田随笔全集》中所述,“读者,这是一部诚心之作。我开宗名义告诉你,此书只为家庭和个人目的而写,既无求于你,也不考虑我自身的荣耀......如果想博取众人的好感,我乔装打扮,刻意地表现自己......我保证很乐意在书里全面地赤裸地剖析自己。”他在每一篇随笔中,都引经据典,如卢梭一样坦诚地与读者交流,他是在向读者介绍他的感想、感受、经验、思考。

在《原则》一书中,瑞·达利欧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说明了他如何从“我是对的”向“我如何知道我是对的”的转变,他在谈及他向读者推荐的管理和生活原则时,特别强调,大家如果仅是阅读“原则”本身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还是希望读者能读懂他对“原则”的反思和运用。

写散文或随笔时,一般是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一种带有情感特色的描述,同时又进行表达自己对于美景、物、或人的感情,如孙犁在其散文《老家》一文中深情地写到,“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人也早已不见。”读后感到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人不由得引起共鸣。

要想写出一篇美文,是必须融入自己的感情,否则,文章就显得干瘪得很,纵然你堆彻了满篇的华丽文字。如果一定要我打个比喻的话,就像一个人虽然衣着光鲜的服装,留着油光发亮的头发,皮鞋擦得锃亮,但是,胸无点墨,一说话就是不能很好的“言为心声”。我通常喜欢写两类文章,一类是散文或随笔,另一类是专业文章。前者多是对我的故乡的思念,重点放在我记忆深刻的物或人,进行通过以“点”带“面”,后者是立足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一些工作观点、工作经验进行展开,期望能提炼出一些工作原则,以便对人们有点用处。比如,我们庄上的南北路、白衣河、北地和南地等经常出现于我的散文里,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的地方,那里有我放羊的镜头、与小伙伴们一起你追我赶的回忆、路两旁的杨树高高的诺大的树叶随风哗啦啦的声音、白衣河里学游泳......与我们当地风俗类似的读者读到这些文字时,脑里一定浮现出我在文中描写的画面,同时,读者亦会从画面试图寻找出他们曾经与此相似的镜头,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完全取决于作者对文字的处理功夫。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随笔写得很优美,他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如此写到,“我经常读一些名家的散文,对他或她的文字进行解读,变成自己的文字。”无独有偶,美国的文明之父爱默生的作品注重思想内容而不过分看重词藻的华丽,行为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极强。读他的散文,总是有一种与自己灵魂对话,一个字都不能少。

优美的文字不仅给人美感,还能让人们的灵魂得到洗礼。

梭罗是一位自然主义者及超验主义作家,他崇尚自然,热爱自由,并且坚信个人直觉不可替代。他的作品凝练质朴,清新自然,独树一帜,而这种特性也正是他思想独特性在作品上的一种投影,他在《瓦尔登湖》中的探寻了什么才是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必需品,寻找人与自然、与整个宇宙的关系,甚至与读者分享了他所认为的阅读的真谛、社交的意义、生活方式的选择、动物性与精神性的取舍,等等。他是先对自然景色进行刻画,然后,在往景色中注入自己的感悟和思索,如在《春日》一文中,他写到,“如果天气正常,湖泊每天黄昏都会鸣响礼炮,十分准时。而中午,由于裂痕太多,空气又没有什么弹性,所以它便没有了共鸣......我之所以搬来林中,是为了让自己尽情享受生活中的闲暇时光,并且目睹春日的到来......”

人、物、以及自然界,无不是文字的对象,为了更好的反映自然界的真相,对于自然界的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人们进行了思考,在解读自然现象的真相的路上前行。

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秀的散文恬淡合适、美妙温婉,就如漫天繁星,装扮着人们的美好生命,不仅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思想得到净化,让心灵得到荡涤,使自己的思想进入一个高尚博大的境界,使人生日臻完美。

“情至深处无言辞,落于笔端皆华章”,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凡尘世的秉性、细腻的情愫,凭借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叩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让自然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我说“文字是送给世界的最美礼物”,应没有人提出异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