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后

 庶民临风 2019-02-18

  娄昭君,鲜卑人,其父娄内干在北魏赐官司徒,太原王娄昭之姐。

  北魏景明二年(辛巳,公元501年),娄昭君出生。自幼便明悟事理的她,稍长成人就有许多世家大族前来求聘,但都被她拒绝了。南北朝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后---娄昭君有一天,慧眼独具的她看到在城墙上服劳役的高欢时,于是觉得这个相貌奇伟,面带忠厚的人,虽然目前贫穷,但料定他是个英雄,日后必然发迹,于是产生爱慕之意,暗地赠给高欢金银财物,让他托人上门提亲,终使二人结为夫妻。后又拿出全部家资,让高欢结识天下英雄豪杰,并参与出谋策划,使高欢屡立战功,官居东魏丞相。高欢共有十五个儿子,八个女儿,而娄昭君便为其生有六子二女,其中有三男即位皇帝,三男即位称王,二女皆为东魏皇后。说来也奇怪,娄昭君每次怀孕都有梦境感应。她在怀长子高澄时,梦到一条断龙,所以高澄虽没当上皇帝,却在死后被追尊为文襄皇帝;而怀次子高洋时,则梦到一条大龙,这条龙首尾与天地连接,张着大嘴,翻动着大眼,吓得她出了一身虚汗;怀高演时,梦到一条龙在地上蠕动;怀高湛时,则梦到龙在海中翻腾,所以这三个儿子都当上了皇帝。怀两个女儿时,她皆梦到月亮扑入她的怀中,后来大女儿是北魏孝武帝的皇后,小女儿是东魏孝静帝的皇后。

   北魏正光二年(辛丑,公元521年),她为高欢生下长子高澄。

   北魏永安二年(己酉,公元529年),她又为高欢生下次子高洋。

   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她为高欢生下第六子高演。次年,又为高欢生下第八子高淯。

   东魏天平四年(丁巳,公元537年),她为高欢生下第九子高湛。后又为高欢生下第十二子高济。有一次,昭君怀孕分娩难产,正值高欢领兵征讨西魏,宫人要给高欢送信,让其回宫照看。娄昭君制止说:“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亲离军幕。”后来,终于忍痛生出一男一女双胞胎。后来,高欢听到此事,很受感动。娄昭君平日柔顺勤俭,谦卑自守。亲自纺织针补,视姬妾所生诸子均十分慈爱,不异己出,对诸子每人必赐一袍一裤。并时常向高欢进言,有才必用,不能以私废公。高欢在沙苑之战中败于宇文泰后,其部将侯景于是请求精兵二万,西击宇文泰。高欢听后十分高兴,而娄昭君却冷静的劝他说:“侯景得到精兵,无论胜败,都不会再回来服从您的!”高欢听了她的话,这才作罢,从以后侯景的行迹来看,娄氏的决策还是正确的。娄昭君不但处事顾全大局,在大事上还能委屈求全。当时,高欢为了与少数民族茹茹国建立外交关系,打算纳娶柔然公主,因考虑到娄昭君的感受而犹豫未决,娄昭君便以国家利益为重,反而劝谏高欢。于是,高欢娶回柔然公主,她则自动腾出正室之位,让高欢与其合婚。此举受到举国上下的称赞。

   东魏武定四年(丙寅,公元546年),高欢病卒,娄昭君所生的长子高澄袭爵为渤海王,娄昭君则进封为渤海王太妃。

   东魏武定七年(己巳,公元547年),正醉心于授受魏帝禅让的高澄被奴隶兰京刺杀而亡,娄昭君的次子高洋继承其位,被封为齐王。

  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庚午,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是为北齐文宣帝,娄昭君被尊为皇太后,居宣州宫。高洋在位初期,尚能励精图治,后来却嗜酒残暴,滥杀无辜。娄氏忧心如焚,一再苦劝,并以杖击之。高洋对她既恨又怕,曾对人说:“早晚得把这个老寡妇嫁给胡人,以免再找我的麻烦。”

   北齐天保十年(己卯,公元559年)十月,执迷不悟的高洋,终因酒色过度不能进食而亡。其子高殷继承王位,是为北齐废帝。娄太后又被尊为太皇太后。高殷即位后,北齐转入了胡、汉两族的火并当中,国力逐步衰弱。由于高殷的母亲李太后是汉族大地主赵郡李氏的女儿,李氏家族开始昌盛。此时,感到汉族文化威胁的娄太皇太后却说:“怎能使我母子受汉族老婆子的摆弄!”当时,尚书令杨愔辅政,它也代表汉族人的利益。

北齐废帝乾明元年(庚辰,公元560年)八月,娄太皇太后下诏废高殷为济南王,由自己所生的高欢第六子,常山王高演继承王位,是为北齐孝昭帝。娄昭君又改为皇太后。就这样,在她的干预下,鲜卑勋贵权势日盛,致使汉族地主在北齐政权中的地位更为低下。

北齐皇建二年(辛巳,公元561年)九月,孝昭帝出外游猎时,忽有兔从马前跳过,使其马受惊,孝昭帝不幸落马跌断肋骨,经医治无效而亡,时年二十七岁。娄昭君所生的第九子高湛继兄位,是为北齐武成帝。
  北齐孝昭帝太宁二年(壬午,公元562年),娄太皇太后病逝,谥为神武明皇后,葬于义平陵。娄昭君未死之时,曾有童谣:九龙母死不作孝。果然,在她死后,武成帝高湛不改服饰,衣红色袍如故,饮酒作乐。

  南北朝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皇后---娄昭君考古发现:义平陵位于今河北临漳县临漳安鼓山西北漳水西部,即邺城西北。史书记载:高欢的长子高澄为其父亲凿陵于安鼓山石窟佛顶之旁为一墓穴,收纳高欢的棺柩,而塞入穴中,并杀尽所有工匠。北齐灭亡以后,一个工匠的儿子因知道高欢的陵寝所在,掘石取金而后逃亡。从《北齐书》和《北史》,特别是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中:‘磁州滏阳县’下记‘高齐神武皇帝陵,在县南三里’的记载,及高闾氏墓志勒‘葬于……齐献武王茔内。’等史志均可证明,即俗称‘大冢’、‘冢头’的墓,就是东魏大丞相高欢的义平陵。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也记载:欢死,其长子澄虚葬欢于漳水之西,而潜凿鼓山石窟寺佛顶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此说沿袭了九百多年,宋以后文献多以此说为是。但考古发掘的科学资料,则证明唐代文献和《北齐书》所载为正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