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

 庶民临风 2019-02-18

高英,高丽族人,北魏宣武帝拓跋恪的第二任皇后,孝文帝文昭高皇后之弟高偃的女儿,其母亲为武邑郡君王氏,其姑妈是孝文帝拓跋宏的贵人。

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癸未,公元503年),高英被元恪纳为夫人,初封为贵嫔。然而,宣武帝元恪的才能确实不能与其父孝文帝相比,由于他的昏庸无能,造成外朝大臣争权,后宫嫔妃争宠,而北魏在他的统治下也迅速衰落,以至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丁亥,公元507年),元恪的第一任皇后于氏无病而死,宫中上下都觉得十分奇怪,但谁也不敢提出追查原因。事实上,当时有不少人怀疑此事是高英下的毒手。于皇后死时,留下一个才两岁的儿子拓跋昌。第二年,拓跋昌得病,侍候他的宦官王显既不请御医替他治病,也不报告元恪,任凭可怜的孩子哭啼。不几天,拓跋昌便因病情加重而夭折。接到丧报的元恪十分悲伤,但经高英一番劝说,也就渐渐淡忘。不久,王显不但没有被追查失职之罪,居然还升了官,于是又有人开始怀疑,拓跋昌的死一定与高英有关系。但是,高英必竟是元恪生母的娘家侄女,进宫不久又生下一子,虽夭折,但她又生下建德公主,加之其伯父高肇不但位高权重,还是皇帝的舅父,所以宫中之人皆害怕高英势大,而不敢言及此事。

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戊子,公元508年)七月,高英凭着自己较强的活动能力,被立为了皇后,由此高句丽高家亦有权势,但因其叔侄皆锋芒过露,排挤异己狠辣,引起时人的强烈反感。高皇后对后宫控制非常严厉,以至于后宫只有一个胡充华替元恪生下一子外,二十多年里,洛阳宫内竟没有第二个皇子出世。而高英也曾多次加害胡充华,但都没有成功。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乙未,公元515年)正月,宣武帝元恪薨,其子七岁的元翊继位,是为孝明帝,高英则被尊为皇太后,元翊的生母胡氏则被尊为了皇太妃。此时,当年被高太后害死的于皇后之堂弟于忠,也袭封父爵成为领军将军。为了给堂姐报仇,于忠与胡太妃的亲信刘腾等联合杀死高肇,至此,高太后失势。于是,元翊废高太后名号,令其出家为尼,法名慈义,修行于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入宫。元翊封生母胡氏为太后,而高英时年六岁的女儿建德公主,也由胡太后抚养。
  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戊戌,公元518年)九月二十四日,皇太后胡氏出宫拜见母亲武邑君时,发现天象有不利于朝廷的变化,人们普遍认为后妃中将有人遭逢大祸。胡太后因怕此言应验到自己身上,当夜便密遣心腹内侍将高英毒死,并于同年十月十日,以民礼将高英葬于洛阳邙山。
  考古发现:古代史料提到高英时多称为‘宣武高皇后’或者‘崇宪皇后高氏’,因近年其墓志出土,才得知其名。其墓志称:高英‘志愿道门,出俗为尼’,这只不过是墓志撰写者对北魏后宫黑暗腐朽的封建礼教草菅人命的遮羞之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