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无锡是个好地方,充满温情和水~ 在讲座中,孙志亮以古运河走向所呈角度为例,同大家娓娓道来,告诉大家: 做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要尊重文化。 执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敬畏规划。 规划考虑的是城市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是不被局部利益、部门利益、集团利益所左右的。 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的规划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无锡总体规划(1995—2010)要制订无锡山水城市建设模式? 构建开放式、山水组团式的大城市发展格局,把无锡市建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山水城市。这一轮的整体规划提出无锡市“三城一中心”的布局,城中城、城外城、山水城和CBD。 为什么要制定《爱我无锡美化家园行动纲要》? 2000年12月份,撤销锡山市,无锡的市区面积由原来的518平方公里一下扩大到1622平方公里。把无锡当成家园建设,在无锡建城史上是第一次。在这份纲要中我们提出了几个观点,叫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要凝聚人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是针对历史中观来说的,真正要无锡大变样,必须坚持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连续三个三年行动纲要坚持不断做下来。我们提出无锡“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正式列入行动计划,这是第一次。我们提出要显山露水,把自然风光引入城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这些都作为行动目标,同时也提出对蠡湖进行综合整治,规划建设惠山古镇。 为什么2004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保护惠山、青龙山的决定》? 之前的惠山、青龙山存在着私埋乱葬、乱开乱挖、乱搭乱建等问题。看看当时的老照片,触目惊心,惠山、青龙山是无锡的绿肺,是无锡的保护神。 为什么要在市级层面成立专门机构(蠡湖办、惠山古镇办、青保办)? 当时很多人有疑问,这些机构为什么不是设在区级层面?管的人多,协调困难,事情往往是管不好的。蠡湖、惠山古镇、惠山、青龙山是无锡山水城市的主骨架,主骨架搭建不好,无锡要建山水城市就变成个空的躯壳。这些地方同时也是无锡文化底蕴最丰厚的地方,对外影响力也是最大。 为什么沿蠡湖、太湖、惠山、青龙山要坚持开放,而不搞项目开发建设? 我们要把无锡的山水还给老百姓。成人之美,才能成大事,才能让无锡的企业发展壮大。这是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打开心胸,将这些地方变成无锡城市的公共客厅,从而产生城市的凝聚力。无锡成为投资热土,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显山露水、严格控制,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大自然、老祖宗交到我们手里的,千万不能糟蹋掉了,要光鲜地传给子孙。衡量一个人的水平,就是看能不能把存量做好,这是很重要的。水是山水城市的命脉,山是山水城市的背景。 山水城市建设为什么要同步融入文化? 从泰伯奔吴开始,无锡有3000年文化史。无锡跟杭州比,蠡湖跟杭州的西湖比,最大的差距在文化。 孙志亮幽默地讲述,杭州历史上出了两个好市长,白居易和苏东坡。千年以来,杭州留下了很多传世的佳作和美名。杭州西湖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断桥残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曲院风荷等都是名扬中外的佳景。所以吴良镛院士的老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就能知道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无锡的文化很深厚,散落在书本里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具象的很少。由于历史的原因,无锡的文化其实是不成系列的。他通过讲述范蠡养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把分散在历史故事里面的传说、文化等通过现代的手段具像化,表现在城市里。 为什么2004年就要提出惠山祠堂群申遗? 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无锡的惠山古镇祠堂群是最好的呈现载体。历史上,家族的规矩要严于国家的法律,在发挥基层自治上是有正能量的。2012年11月,文化部把惠山古镇祠堂群列为45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国的文化早已断裂。唯有中国始终绵延不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中的姓氏文化,惠山祠堂群就是答案的一个侧影。2004年,成立惠山祠堂文化研究会。惠山祠堂都是民居,没有晋祠那么恢弘,也没有福建的祠堂那样壮观,但每个祠堂都是独立的园林,就像寄畅园一样,借景是锡山和惠山。 无锡城市有三大功能,经济中心、休闲旅游、交通枢纽,这是城市的本质属性。 ![]()
无锡城市特色。这可用三句话概括:山在城中、城在湖边、城市坐北朝南,面向太湖、锡山、惠山深入城中、运河从南到北穿城而过,城市紧邻太湖,太湖环抱城市。无锡就是一座山水城市,就是一座湖滨城市,就是一座生态城市,就是一座旅游城市,就是一座宜居城市,是人间天堂。 ![]() ![]() ![]() (本文内容由记者根据讲座录音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