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70%的血栓都是这个原因!靶向治疗可一箭命中

 兰天早晨 2019-02-18

■项目名称: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领衔专家:胡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血液科主任;擅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易栓症、难治性ITP、血友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联合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刘俊岭;武汉协和医血液科副教授梅恒;武汉协和医院中医科教授胡德胜;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基础医学院教授胡虎;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副教授唐亮;复旦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庞志清;武汉协和医血液科副教授石威;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胡波;武汉协和医院介入科教授郑传胜。

中国人患血栓的根源在哪里?欧洲人形成血栓大约有30%的病例可以归结为同一个蛋白的缺陷,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血液科主任胡豫对大量中国血栓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后,没有发现这个蛋白的缺陷,这就说明欧洲的研究并不适用于中国人。

中国人70%的血栓都是这个原因!靶向治疗可一箭命中

胡豫院长(左三)正在跟团队成员讨论实验。


胡豫带领团队开始和医院相关科室、全国各地的医院合作,搜集标本,历经20余年的深入研究,武汉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静脉血栓性疾病标本及信息数据库:首次发现了中国人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于抗凝蛋白缺陷,包括蛋白C、蛋白S及抗凝血酶的基因改变,这三个凝血蛋白的基因改变,在导致中国人发生血栓的因素中占了70%以上。

知道了根源所在,再去诊断、治疗也就有了方向。胡豫带领团队创建了以“抗凝蛋白目的序列捕获测序技术”为核心的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体系,目前,已应用于一万多例患者,使早期诊断率提升了38%,实现了对血栓病高危人群的基因筛查、做出血栓风险评估。

而在治疗上,“如果能像制导导弹一样把药物直接送到血栓形成的局部,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能得到解决?”胡豫团队还将目光投向了血栓的靶向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的第一步是找准靶点。

胡豫团队成功瞄准了“靶”——组织因子。“这个组织因子会暴露在血栓形成的局部,把药物送到组织因子形成的位置,理论上就能在局部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放大。”要想一箭命中,除了“靶”,还要得有“箭”,“用什么载体来输送药物?我们选择了纳米技术。”纳米材料里面包裹的是能阻断组织因子活性的药,表面则用肽进行装饰。“将抑制组织因子表达的药物运到局部,控制组织因子的表达,控制血栓的形成。”这一以纳米材料为载体的血栓干预新策略,已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为开发下一代抗栓药物奠定了基础。(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武汉协和医院 张 玮 刘坤维)

编辑:郑新颖 实习编辑:孙宝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