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9、历史人物:车千秋

 花样年华malan 2019-02-18

 汉武帝时丞相很多,就不一一记名了,也不记录他们的出身、籍贯、生卒年以及品行、事迹等等,暂且记下武帝征和年间以来的丞相。

109、历史人物:车千秋

    车千秋丞相是长陵人,他去世之后由韦丞相接替。韦丞相名贤,是鲁国人。他因为谙于读书而担任小吏,然后逐渐升官到大鸿胪之职。曾经有相面的人给他相面,说他可以官至丞相。他有四个儿子,也让相面的人给他们相面,相到第二个名叫韦玄成的儿子时,相面的人说:这个儿子大富大贵,日后可以封侯。韦丞相说道:即使我当了丞相,被封为侯,继承侯为的是大儿子,这二儿子怎么会封侯呢?后来,韦玄果然当了丞相,因病逝失,而它的大儿子因为犯罪,按照当时的法律,是不能继承侯位的,因此立韦玄成。韦玄成当时假装精神失常,不肯为继承人,但是最终朝廷还是让他继承了侯位,还赢得了封侯将临而让给别人的好名声。后来因为骑着马径直闯进宗庙,被判为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以前的封邑依然享有。在韦丞相去世之后,由魏丞相接替他的职位。

     魏丞相名字叫魏相,是阴济人。由文职小吏升到丞相之职,但是他这人喜好武艺,他要求自己的部下都要佩带宝剑,并且规定只有佩带着宝剑才能上前奏事。若是有没带宝剑的下属官吏,有事需要入内汇报,以至于要向他人借一把宝剑带上,才敢进府。当时的京兆尹是赵君广汉,魏丞相上奏皇帝,说赵广汉犯了应该撤职的罪过,赵广汉派人挟制魏丞相,想得到免罪的许诺,但是魏丞相坚决不答应。然后赵广汉又派人威胁魏丞相,把丞相夫人涉嫌杀死侍从婢女一事抬了出来,私下里奏请重新追查,并且派遣下属官吏士卒到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府的家奴婢女严刑拷打,追查此事。最后问出的结果是死去的婢女并非是魏夫人用利器所杀。这样,丞相的司直繁先生就上奏皇帝,说京兆尹赵广汉威胁丞相,诬告丞相夫人残杀婢女,派遣官吏士卒包围搜查丞相住宅,逮捕丞相家人,犯下了残害无辜的不道之罪。同时又查出赵广汉擅自逐遣骑士的情事。因罪行重大,赵广汉被判处腰斩的死刑。其后又有掾使陈平等人揭发检举中尚书,涉嫌擅自劫持、威胁当事人,被判为不敬之罪,致使长史以下数名官员都被处死,还有一些人被处以宫刑,下蚕室。而魏丞相最后在丞相的职位上因病去,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后来也是因为骑马闯进宗庙,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魏丞相死去之后,御史大夫邴(bǐng,丙)吉接替了他的职位。

     邴丞相的名字叫邴吉,是鲁国人。因为喜欢读书和好法令而官至御史大夫。在孝宣帝时,因为和皇帝有旧交的缘故,被封为列侯,接着又做了丞相。他对事理非常明了,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聪明和智慧,被后世所称颂。他在担任丞相期间因病去世,儿子邴显继承了爵位。后来邴显也是因为骑马闯进宗庙,犯下了不敬之罪,皇帝下诏,降爵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列侯的爵位,但依然享有以前的故地封邑。邴显做官一直到太仆之职,因为为官昏乱不明,自己和儿子都有营私舞弊、贪赃不法的行为,被免官,降为平民。

    邴吉丞相去世以后,由黄丞相接替他的职务。从前长安城中有个善相面的人,名字叫田文,他和当时都未做高官的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一家作客时见了面,田文说道:现在这里的三位先生,将来都能做丞相。后来,这三个人果然相继为丞相。这个人怎么看得这么清楚啊!

    黄丞相名字叫黄霸,是淮阴人。因为喜欢读书而担任官吏,官至颍川太守。治理颍川时,用礼义条例和教令来教喻感化百姓。若是犯有重罪应当斩首的,暗示其情节使其自杀。教化大行于世,名声远近皆知。孝宣帝特意为此下了一道制书,称:颍川太守黄霸,用宣布国家的诏令来治理百姓,达到了道路之上不拾丢失的东西,男女分途而行,在监狱之中没有犯重罪的囚犯这种地步。特赐给关内侯的爵位,黄金一百斤。这样,他就被皇帝征调到京城任京兆尹,后来官至丞相。在担任丞相期间,又是以礼义治理国家,最后病死在丞相任上。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后来被封为列侯。黄丞相去世之后,皇帝任命御史大夫于定国接替了他的职位。于定国丞相已经有廷尉传,在《张廷尉》一传的叙述之中。于丞相去职以后,御史大夫韦玄成接替了他的职位。

    韦玄成丞相就是前边所说的那个韦贤丞相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封爵,后来因犯法失去了列侯的爵位。韦玄成从小就喜欢读书,对于《经》和《论语》都很精熟。做官到卫尉之职时,升任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先生被免职之后,韦玄成担任了御史大夫。在于丞相请求告老还乡,皇帝答应他离职之后,韦玄成又成为丞相。皇帝以他旧日的封邑扶阳为名,封他为扶阳侯。数年之后,因病去世,孝元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给与的赏赐特别丰厚。韦玄成治理国家和同不立异,能够随从世俗、上下浮沉,但是有人称他是阿谀奉承,投机取巧。相面的人很早就说他应当代替其父,继承侯位,但是他得到侯位之后又失去了。接着,他又再次游宦,东山再起,官至丞相。同时,他们父子两个人都做丞相。他们父子都为丞相,当时人们都传为美谈,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相面的人事先就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韦丞相去世之后,御史大夫匡衡接替了他的职位。

    丞相匡衡是东海人。他好读书,曾经跟随博士学习《诗经》。因家境贫寒,他要靠给人作工来糊口。他才能低下,多次参加朝廷选拔人才的考试,但是都没考中,等考到第九次时才凑合着考中了丙科。对于经书,由于他多次应考不中的缘故,所以非常谙熟。后来,他做了候补平原郡文学卒史。又过了好几年,郡里的人都对他不尊敬。这时,御史征调他进京,以候补百石官属的身份被荐举做郎官,补做博士,拜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孝元帝喜欢《诗经》,就升任匡衡为光禄勋,让他身居皇宫之中担任老师,教授皇帝的侍臣,而皇帝也坐在他的身边听讲,非常喜欢他,因此,他的地位也就一天比一天高贵起来。御史大夫郑弘因为犯法被免官,匡衡先生就继任为御史大夫。一年多之后,韦玄成丞相逝世,匡先生又继任为丞相,被封为乐安侯。在十年之间,他不出长安城门而官至丞相,这难道不是遇到好机会和命中注定吗?

    太史公说:我曾经反复地思索,读书人四海游宦,以求取高官厚禄,但是能够得到封侯的人实在太少了!大多数人做到了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也就下台了事。这些人已经做了御史大夫,离丞相的位置就还有一步之遥了,他们心里希望丞相立刻死去,自己好取而代之。还有些人大搞阴谋诡计,暗中诋毁中伤,想以此来登上相位。但有的人等了好久,却得不到它;而有的人没等多久就登上相位,被封为列侯:这也许真是命运的安排吧!御史大夫郑先生等了许多年没有登上相位,而匡先生却担任御史大夫未满一年,韦丞相就去世了,立刻他就取而代之,难道这个位置是可以用智巧得到的吗?而那些有圣贤一般才能的人,穷困潦倒多年而不受用,这实在是太多了!

                                             《史记》张丞相列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