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开南阳基层中医药发展方程式

 AAA恒春堂 2019-02-18

编者按: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也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39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名单,这些地区有哪些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让我们跟随记者脚步去探寻。

日前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名单上,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河南南阳。

走进南阳乡间,田间的艾草、金银花郁郁葱葱。打开南阳地图,30家中医院、206家基层中医堂和大量民办中医医疗机构,形成了一张密集的中医药服务网。在这里,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格外浓厚。此次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又让这座古城增添了一抹亮色。

都说基层工作是块“硬骨头”,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在基层中医药工作中脱颖而出,南阳有什么破题技巧呢?

串点成线 中医药人才队伍筑牢根基

在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卫生院,记者见到疼痛科副主任医师乔芬研时,她正在治疗室为患者扎针,已经连轴转了3个多小时没休息。

1998年,乔芬研从南阳市理工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就被分配至七里园乡卫生院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乔芬研回忆,当时他们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被分配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他们大多都和她一样,扎根在了基层。

乔芬研的说法,在社旗县中医院也得到了印证。粗略看一眼该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其中超半数人是学中医出身,多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等南阳当地高校。

如果深入南阳乡村,你会发现这里会中医的村医不仅数量大,而且还有不少“绝活”。

“我家斜对门的胡国旺老人,去年病得人事不省,家人都帮他买好寿衣了,最后是村里的王春雨大夫用中药给他喝好咧。”在卧龙区蒲山镇张营村,村民张献召讲述了一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

“胡国旺当时的症状是高度水肿和小便尿血,脉象显示他的阳气十分虚弱,我用救心汤和人参给他扶阳,并持续为他用中药调理,1个月后他就恢复得差不多了。”春雨国医馆乡村医生王春雨回忆说。王春雨自小就跟随父亲学习祖传医术,还上过卫校,医术受到村民们认可,不仅能治急病,慢性病调理也是他的“金字招牌”。2018年,春雨国医馆的营业收入超过了7万元。

在南阳,像王春雨一样掌握中医知识和技术的乡村医生不在少数,几乎村村都有。他们大多出身中医世家,或毕业于中医专业,或师承当地名中医,或参加过系统的中医培训,一直留在村里服务乡邻。

“南阳市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843人(不含邓州),占全市医师总数的31.34%,而全国的中医药卫生人员占同类人员总数比只有15.5%,南阳中医数量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现市医保局局长桂延耀告诉记者。

“人才资源丰富,与南阳市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有关,也与南阳的中医药教育资源有关。”原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冀文鹏表示,早在70年代,南阳市内有3所高校具有完备的本科和大中专中医药学历教育体系,为南阳培养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留在了基层。

与此同时,南阳还创建了“仲景书院”,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高级经方人才摇篮;并开设西学中培训班,为基层输送能中会西的实用人才。“目前已举办3期西学中培训班,期期爆满,共培训630人。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副局长张长河说。

连线成面 打造“无死角”中医药服务体系

南阳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同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在顶层设计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何将文化、人才和政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基层中医药发展活力,构建上下贯通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是一个突破口。

8年前的南阳,市县两级都有中医医院,村一级也有不少掌握中医技术的乡村医生服务乡邻。但在乡镇卫生院仍然缺乏统一规范的中医药服务阵地。

基于此,2011年11月,南阳市开展了第一轮次基层中医堂创建工作,印发《南阳市乡镇卫生院中医堂建设方案》,自定标准、自筹资金,经过4年建设,20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堂陆续亮相。2015年,南阳市聚焦做强做优的目标,启动第二轮创建工作,提出“新六个一”标准,强化建设108家中医堂,提升其软硬件水平。

这206家中医堂成为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交通枢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业务协作不断加强。

“我们县一级的中医院都要求设基层指导科,指导乡镇卫生院和邻近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负责指导全镇的村卫生室,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社旗县中医院院长王书湘告诉记者。“我们医院康复科是省级特色专科,针灸、推拿等康复理疗技术受到群众高度认可,通过举办培训班,我们已经将这项技术推广到附近10多个乡镇卫生院,很多患者都能在村里接受康复治疗。”

中医堂对乡镇卫生院自身建设有何裨益?“第一个吃螃蟹”的七里园乡卫生院最有发言权。

“中医堂是七里园乡卫生院响当当的招牌了,中医收入占到全院业务收入的6成以上。尤其是疼痛科,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日门诊量早已破百,为大量患者缓解了病痛。”该院院长钟健如是说。为进一步做优做强疼痛科,七里园乡卫生院引进了腹针技术、热敏灸、小针刀等适宜技术,还引进了磁共振、CT等大型设备。与此同时,南阳市中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辐射周边所有县区中医院。全市3家三级中医院依据自身专科优势均建立了专科共建联盟,真正实现了以强扶弱、以城促乡、以大代小发展局面,推动了中医诊疗技术和服务的普及。

这边中医堂芬芳馥郁,那边中医药集中服务区(仲景苑)也在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悄然开花。

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启动仲景苑项目建设后,该院整合中医资源,设立中医病区,制定中医病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等,中医药在医院“存在感”明显提高,中医门诊日均诊疗人次占全院门诊人次超过9%,日均中药处方占全部处方比例12%。而在卧龙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已经深入融入孕产妇产前调理、产后恢复和妇女儿童保健全过程。截至目前,南阳政府举办的35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13家妇幼保健机构,均设置有中医药科室,其中设置仲景苑的占半数以上。

从村里到市里,从中医院到综合医院,从公立医院到民办中医医疗机构,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渐形成。

聚面成体 体制创新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年初,一则河南南阳组建中医药发展局的消息在中医圈刷了屏。不少媒体用“大动作”一词来形容这次改革。

类似的“大动作”,对南阳市中医药管理机构而言不是头一回。2002年,南阳市中医管理局成立,2012年,南阳市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正处级规格的中医药管理局,此后,南阳12个县区的中医(药)管理机构相继成立,其中编制独立的有8家,实现了中医药管理体制上的突破,中医药管理触角开始全面向基层延伸。2019年1月29日,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正式挂牌,并列为市政府36个组成部门之一,再开全国地市级中医药管理机构之先河,12个县区也全部成立中医药发展局。

“管理沉得下去,服务才跟得上来。”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刘玉斌认为,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南阳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取得亮眼成绩的重要原因,也是南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支撑所在。

《南阳市政府关于加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和《南阳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扶持措施》等政策文件,从财政投入、人才培养、要素保障等方面,落实了一批扶持中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三年,市本级中医药事业费占全市政府卫生投入10%以上。2016—2017年市县两级财政仅用于中医堂(馆)建设投入就达到了1759万元。社会组织方面,南阳张仲景基金会投入近3600万元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

在南阳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南阳市基层中医药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8年,南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473万人次,占比31%(同类机构诊疗总量1525.8万人次);中药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为32%;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例为5.2%,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为15%。

“南阳市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新成立的政府工作部门,我们将一手抓事业,一手抓产业,继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张仲景健康城建设,推动南阳中医药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刘玉斌告诉记者。(黄蓓 崔松涛 冀丹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