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深化方案专家评审会上的发言稿

 仰止无疆 2019-02-18

2018年7月4日

这个方案是在深入调研,评估上轮规划,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经过多轮研讨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符合作为大尺度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区位实际,构成特征实际和未来发展实际。

其最大特点是,在承接中创新。承接,就是承接以往规划的框架体系和成功经验。南京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经过4轮规划修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框架体系和成功经验。特别是2002年规划提出的“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和串起来”的保护利用思路,“近墙低、远墙高……”的老城空间形态框架,以及“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战略布局……等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方法,这个方案做了很好的承接。在总结承接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变化情况,紧紧抓住“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完善优化保护体系战略举措,构建全域文化生态网络三个重点环节力促规划的深化和创新,取得了深化成效,总的讲,是个比较好的方案。

提几点想法从参考:

1、进一步凸显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

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加强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的创新要求,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规划重要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应当着力凸显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况且这也是名城保护的薄弱之处。一方面要有战略性、结构性的明确目标、空间政策与蓝图,同时要有将这个目标、理念,转变成领导层的执政理念、管理层的行使理念和广大民众的认同理念的举措,否则战略引领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要有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管控要求,建立健全分级、定期的检查监测、管控监督和问责处置机制。我觉得,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管控问题。(老城南例,略)

2、空间格局与功能转移问题

作为一个历史与现代高度叠加的大尺度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保护与建设的矛盾,如何处理,苏州模式就是“新旧分开”,整体保护老城,发展新区,老城基本得到有效保护。但南京与苏州不一样,苏州老城只有14.2km2,而南京老城近50km2,人口要多好几倍,要像苏州那样完整保护老城风貌几乎不可能。因此南京提出“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恰如其分,要把现代功能完全转移到新区是不现实的,但尽可能地把影响古都风貌充分展示的功能疏解出去非常必要,方案这一点加上非常好。

我想说的是,要弱化现代功能在老城的集聚度,从规划上看,老城承担着“历史文化保护重心与现代功能集聚发展”双重职能,这两重职能,历史文化保护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发展的天平始终偏向于现代。我想在双重职能上,能否提升保护重心职能地位,相对控制现代功能在老城的集聚。

“一疏散、三集中”已经提出17年,“疏散”有成效但并不理想,为什么?现代功能的高度集聚形成的强磁力效应相当强,不仅对产业,而且对人口的吸附力更强大。建议弱化这种集聚力,尽快把现代功能集聚发展的重心移向新区,通过控制和引导,使一些大型的商务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尽可能逐步移向新区,河西、城南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市级中心。

3、明确“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内涵

方案的“规划重点1、”提出“为新时代南京提出‘世界文化名城’战略目标提供历史支撑”。从历史上看,南京都城规模、格局、文化多元性与世界历史城市比较,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现在如何?与世界文化名城罗马、巴黎、圣彼得堡等相比,差距在那里?如何彰显南京历史文化特色,能否成为世界认可的文化名城,要有策略框架。

4、历史与现代风貌协调与融合问题

南京老城历史与现代高度叠加的情况相当突出。南京的历史轴线如民国轴线、南唐轴线与现代城市发展轴线基本重合,作为城市中心的新街口,既是现代城市中心,又是民国的城市中心,民国轴线的轴心。带来的冲突和不协调甚至淡化氛围的情况十分突出。如中山北路上的民国建筑为现代高层建筑包围等,需要探讨如何协调和相融。

深化方案提出:“将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合于现代空间和景观体系”,能否改为“推进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空间和景观体系的有机融合”。在城市景观上,现代城市景观现已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建筑的海洋中,历史的东西很容易被淹没、消融。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在景观上应当突出历史文化氛围,在协调上应以历史文化为主导,使现代建筑(建筑风格、元素)、现代景观与历史文化氛围相融,使现代空间透显出厚重的历史感,否则会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目标越来越远。

5、建议在老城整体空间布局“一带三轴”上增加一条横轴

这条横轴实际上在方案第86页空间布局图上已经显现,也就是将“鼓楼-清凉山”、“北京东路”两个历史城区衔接成一体,形成自钟山向西经宝贵山、九华山、鸡鸣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龟蛇二山、清凉山至石头城这一横贯古都的黄金轴线,这条轴线东接“钟山龙蟠”,西连“石头虎蜛”,是凸显“虎踞龙蟠”山川态势最重要的黄金轴线,历史上俗称“龙脉”,这个地带是六朝遗迹最集中的地带,也是民国建筑、民国文化最集中的地带,建议将这条轴线打造成绿色生态与民国文化相融的轴线。

6、关于“老城整体保护”的几个问题

其一,建议加一个“保护老城的整体特色”, 南京作为十朝古都有多层次的历史文化积淀,各朝各代的历史文化呈相互交织融合状态,其中民国文化遗存相对质高量多影响更大,在与现代文明交织融合中又处于重要的衔接地位。因此,南京的老城整体保护,要构建以民国文化为线索,多种文化交织协调、融为一体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文化特色片区,每个片区既要有其主导特色,又要注意其非主导特色,使两者协调相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为主,多元交织的格局。

其二,“建立永不拓宽的街巷名录”。建议不分批,因为传统街巷一旦拓宽就很难改变,保护整治可以逐步推进,但不拓宽道路的持续分批公布则不可。

其三,“严控重要景观视廊”。方案提出9条重要景观视廊,建议再加两条:挹江门-渡江纪念碑-中山码头;龙蟠路-紫金山。一些重要视廊需要打通,如中华门-雨花台视廊被应天大街高架和铁路阻隔,应天大街高架为快速内环的南侧,目前快速内环的东、西、北三面都已地下化,唯有南侧没有地下化,建议尽快纳入议事日程。此外还有挹江门-中山码头视廊为惠民大道高架阻隔,也建议尽快实施地下化改造。

其四,“特色界面”。界面就是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中的边缘,异常重要,建议整个老城的周边,都应作为界面对待,实行景观控制,防止构筑物对城墙和外秦淮河的遮挡。

其五,建议加上“控制和优化标志性节点”,老城道路交叉口的环岛广场及雕塑是民国时期及其以后,南京老城的重要景观特征,环岛广场易于构成视觉中心和对景标志,其标志性远胜于周边建筑,这些年来,随着转盘式交通方式被否定,环岛广场一个接一个的消失,便利了交通,却抺掉了文化意义上的道路节点景观。建议着力打造新街口、鼓楼、热河路三大广场,逐步恢复草场门、盐仓桥、四平路等广场及雕塑,建设明轴线上的大光路广场及雕塑(我曾建议设置洪武圆柱雕塑)。鼓楼广场是与新街口广场相比肩的南京城市最重要的政治中心广场,应当是南京城市整体形象和厚重历史文化的展示地,其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它的政治性、历史性、中心性、象征性、统领性,目前采用孔雀植物造型与庄严的政治中心广场的地位极不相称。

7、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方案提出“保护更新宜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方式,不得大拆大建”非常好。考虑到老城南地区传统建筑多数已年久失修,濒危建筑众多的情况,建议明确:小规模、渐进式的整治与经常性的拾遗补漏修缮结合,确保在没有着手整治的情况下濒危传统建筑一处不塌、不漏,原住户能够坚持住下去(走访老城南传统民居例略)。

8、古镇古村保护

目前随着拆镇并村和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的传统风貌几乎丧失殆尽,只剩下有限的几处得到有效保护。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关注传统村落街巷肌理,乡村建筑风貌。对已经取得称号的古镇古村防止孤本式的保护,要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主导,串联传统镇村,形成网络,构建区域整体文脉,留住乡愁。

9、若干具体问题

(1)第55页的标题,整个文件可用全称“历史文化名城”,其余的大小标题不宜省略成“名城”,因为各种各样的“名城”很多,仅南京市政府今年发布的文件上就有“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争创世界体育名城”,此外南京还有每年一度的“南京文化名城博览会”简称“名城会”,如果这里简称“名城”,容易造成概念混淆。建议删除,如“名城保护体系与目标战略”,可直接为“保护体系与目标战略”,“保护原则目标”等。

(2)第56页“整体保护”,表述似不如09年原规划文本,建议强调“有机整体”,因为整体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要整体保护整体范围互联系的各个层面,统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本体与周边环境。

 (3)“保护目标”不够清晰,目标2与目标3有些雷同。建议分别从区域角度、国家角度、世界角度考虑确定保护目标。

(4)60页“双控双提升”战略。控制老城开发总量,我觉得开发问题不仅仅是总量,还有开发规模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商品住宅开发,与人口规模控制是紧密相关的,必须严格控制,只能做减法,一点加法都不能做。而且总量的范围不清楚,是那个区域范围的总量,建议删除“总量”。

(5)67页“非古都核心功能疏解”非常好,难度可能大,但要迎难而进,防止软弱无力,停留在“原则上”,以至半途而废。建议在举措上强调4点:创造条件、主动协商、政府带头、规定时限。前面,城市政府带头的先例已有很多,政府带了头,说话会更有份量,许多矛盾会迎刃而解。

(6)136页“文化源流分析”提出“南部高淳、溧水大致位于吴文化区,不知是否有根据,我曾察看过那里的传统民居建筑,接近南京老城的风格,但徽派建筑元素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