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文学的朋友,估计都会读点唐诗宋词,有些雅士可能还会点儿琴棋书画之类。不过在中华文化中,还有一项是不能被忽略的,就是对联。对联虽然字数格局方面相较于诗词较小,但是它也是很有寓意的文化种类之一。它的起源也算很久了,在五代十国时便已兴起,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家家都对对联有一些基础了解了。那时候古人饮着酒,相互出对联助兴,也可以说是人生中一大惬意之事,这种氛围中,产生的经典绝对也数不胜数。 关于诗词我们知道的文人很多,做对联也有许多有才之人,其中就像我们熟悉的苏轼、纪晓岚、唐伯虎等人,做对联就已经可以说是一等一的高手。尤其是苏轼,可能大家对他最熟悉他就是他的诗作,但是其实他作出的对联也十分经典。 文人都喜欢切磋才能,苏轼也不例外,那时候他就经常和自己的一个好友佛印和尚期切磋,切磋最多的就是对联。一天二人来到一个河边游玩,苏轼看到眼前的景色,也是心思一动,想要考考自己的好友,也想要打趣他,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不得不说苏轼确实很厉害,只是短短几个字,不仅将眼前的事物描写了出来,还将自己的好友调侃了一番。所以苏轼在做对联方面的才能,也是非常高的。 不过也有很多比较有名的上联,难倒了许多人,不知道应该作出什么样的下联才合适。比如这个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这个上联的意思还算是比较明了,就是鸟儿被关在笼子里不能飞。但是关羽这个人物可以理解为是鸟儿的羽毛被关上了,张飞就代表关上羽毛不能张开翅膀飞翔,所以这个上联本身的含义是描述鸟被关在笼子里这样一件事,但是描述的过程巧妙的加上了两个三国人物的名字。想要对出好的下联,句式意境方面也都要相符才可以。 这个上联如此精彩,也就有很多人想要挑战,有人给出了一个下联是这样的:“龙困海底,恼吕蒙非是陆逊。”这个下联也是非常不错,在古代,吕是“膂”的通假字,有脊椎的意思。这句话意思说龙被困在海底不是因为陆地不好(陆逊),而是它的脊椎有点“蒙了”,也就是吕蒙。不过这个下联就有点牵强了,因为上了的关羽和张飞是互通的,因为羽毛被关,所以无法张开翅膀飞翔。而这里呢:不是因为陆地不好(陆逊),而是龙的脊椎“蒙了”,这就说不过去了。 所以又有一个人给出了一个下联:“人居山蜀,亏卧龙早入水镜。”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而水镜是司马徽。整句话的意思是,人居住在山里面,是幸亏山中的卧龙早都入了水(水面平如镜)中,要不然人就已经被龙吃掉了,上下文的因果互通。而且,还可以理解为:诸葛亮后来入了蜀国(位于群山中),是因为早已入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法眼,因为据传诸葛亮是水镜的弟子。 这个下联,不但含了三国人物,还有两层意思上的因果对应,可以说比上联更为经典。不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现代有很多高手也常常有出乎意料的下联对出来。喜欢挑战难度也喜欢对联的朋友,可以试试还能不能做出更好的下联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