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周纪四》 (七)

 liuhuirong 2019-02-18

(七)

三十六年壬午,秦白起伐楚,取鄢、邓、西陵。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愿为好会于河外渑池。赵王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音夺)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超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以绝秦望(念头)”王许之。

会于渑池。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演奏)瑟,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退后)。王不怿(音译),为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半民:这就是著名的“渑池之会”由于赵国君臣准备充分,没有重蹈楚怀王的“覆辙”,也算是赵国一次有尊严的外交胜利。然而,赵国的道理什么样的实际利益呢?却把蔺相如又一次的破格提拔,甚至在廉颇之上,显然是忽略了秦军真正不敢动手的原因:“赵人(廉颇)亦盛为之备”。赵惠文王显然在选人用人方面是有问题的。

再看蔺相如,他在和氏璧事件上判断是有错误的,朝堂之上的努力最多只算是“挽回”了损失,兜了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点:秦不给赵城,赵没给秦和氏璧而已。这次也是,赵国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利益,最多是秦国没有实现自己的野心,没有机会获得赵国的城池,也没有在气势上折服赵国而已。而在这两件事上,蔺相如使的招数基本上就是春秋初期“曹沫劫齐桓公”的把戏,完全凭着刺客的血气之勇震慑了秦国而已。这和经国治世有多大的关系呢?赵惠文王仅凭着这两次就把他从一位“宦者令”的门客变成赵国的“位在廉颇之右”的上卿,是赵国没人才了,还是赵惠文王没有察人识才之能?

可叹赵武灵王的功业雄心再无后继之人了。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蔺相如素(从前)贱(地位低下)人,徒以口舌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

半民:廉颇说的直率些,“吾羞,不忍为之下”这句话也显得廉颇只为了自己的“小气”,但蔺相如居此高位,的确让人不服,对赵国也没有好处。

(宣扬)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之,不肯与会;每朝,常称病,不欲争列。出而望见,辄引车避匿。其舍人皆以为耻。相如曰:“子视(比较)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愚笨),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这样做)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射罪,遂为刎颈之交。

半民: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表现出的气度、顾大局和爱国之心,的确令人佩服,不过廉颇的知错能改的气度也更让人折服,毕竟廉颇是赵国极具威望的老将军,能做到这样,热爱赵国是两人的思想基础。这也是赵国成为秦国最后一个值得畏惧的对手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