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周纪四》 (十)

 liuhuirong 2019-02-18

读《资治通鉴·周纪四》

(十)

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谋划),恐后之变也。”

半民:古人说“伴君如伴虎”,田单用自己的衣裘给老人取暖,这样的事情都会被齐王视为“欲取我国”。要真的如此,火牛阵大破燕军,为何还要迎你于莒。

左右顾(王左右看看)无人,岩(台阶)下有贯珠(穿珠的)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如?”对曰:“王不如因(借机)以为(变成)己善。王嘉(表彰)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收留,供养);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符合)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朝会时候)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口头感谢)之。乃布(发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穀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

半民:这个串珠的工匠为田单化解了一次危机,但能否化解君王心中的阴影呢?

田单任(推荐)貂勃于王。王有所幸臣九人,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淖齿)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宴饮)之,数月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之身(貂勃)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楚王招待貂勃,一定是因为田单)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异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不臣之心),内抚百姓,外怀戎翟,礼天下之贤士,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几天后),王曰:“召相单而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半民:历来君主,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富贵,齐襄王数次羞辱田单,实在是内心自卑的外在体现,是典型的不自信。有小心眼的人必然身边会围着一群小心眼的小人,老虎被蚂蚁吃掉,是英雄的悲剧啊。在中国尤其如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以将倾”是英雄的事,毁掉英雄则是小人能干的。

貂勃从楚来,王赐之酒。酒酣,王曰:“召相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退席叩首)曰:“王上者孰与(比较)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管仲)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安得此亡国之言乎(怎么会有这样的亡国之言)!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始,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王不能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人心惶惶)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人,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之时,舍城阳而自王,天下莫之能止(没有谁可以阻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君临齐国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婴儿之计不为此也(小孩子都做不到)。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其危矣!”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半民:这九个小人确实该死,但是,他们死了,齐襄王心中的阴影就没有了吗?王阳明说:“除山中之贼易,除心中之贼难”,齐襄王的气度和他的“小聪明”结合起来,他无论怎样加封田单,君臣之间的隔阂都不会弥合,就像燕惠王和乐毅。据《战国策·赵策》说,后来赵孝成王以三座城池换田单为相,田单和乐毅一样,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同一块安歇之地---赵国,可是他们一样的默默无闻的结束了他们辉煌而无奈的悲剧一生,和他们一样的还有“尚能饭否”的赵国老将军廉颇。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连。鲁仲连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即墨破亡馀卒破万乘之燕,复齐之墟,今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不表示谢意)而去,遂攻狄,三月不克。齐小儿谣曰:“大冠(大大的帽子)若箕,修剑拄颐(脸颊)。攻狄不能下,垒枯骨成丘。”田单乃惧,问鲁仲连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问其说(原因)”鲁仲连曰:“将军之在即墨,坐则织蒉(音愧,盛土的筐),立则仗锸(音插,铁锹),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今日尚矣!归于何党矣(决战时刻,有敌无我)’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士卒先无(争先赴死)之气,闻君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娱,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田单曰:“单之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激励士气,巡城督战),立于矢石之所,援袍鼓之。狄人乃下。

半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真是个吊诡的命题,人们奋斗是为了美好的生活,而一旦拥有了安逸美好的生活,人就会因此而丧失斗志,走向忧患甚至败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