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节闹花灯:唐代放假3天;宋朝立法观灯5天;明朝10天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02-18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灯节,旧称上元节。这一天,除家家户户除了吃元宵之外,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点灯笼、闹花灯。

 

 闹花灯习俗起于汉代,特意解除宵禁

元宵节点灯笼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时间整天。西汉武帝时,长期实行“宵禁制度”,即每到深夜,便不准行人在路上行走。只有上元节那一天例外,为了让百姓能通宵燃灯,当天解除宵禁,叫做“弛禁”,又叫“放夜”。

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的灯火,一直要点到第二天天明,为的是祭祀一个名叫“太”的神。“太一”是传说中最尊贵的天神,“太”是“大”的意思,“一”是“一切”的意思,“太”就是最大的主宰一切的天神。远在战国时代民间就开始祭祀,只是当时还没有点灯笼的礼仪而已。

 

 唐代将元宵节定位法定节假日,观灯3日

到了唐代,元宵放灯活动盛况空前放灯时间唐玄宗规定为三个晚上,元宵及其前后各一日,并正式成为国定例假日,各官署一律停止办公。唐代长安实行宵禁,傍晚鼓声一响,行人必须赶回各自家中,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顿时烟消尘散,车马匿迹,安静起来。

但到了上元之夜,大街小巷灯光通宵达旦,人们熙来攘往,车不能掉头,人难得转身。唐代诗人崔液创作的的七绝组诗共六首,详细描写了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其中第一首就描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宋代立法观灯5日,观者赐酒1杯

宋代,元宵放灯著于法令。宋太祖削平群雄后宣称:“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之宜士民之纵乐”,把上元放灯时间定为五夜。京都开封,满城灯火,热闹非常。有人用五色琉璃,甚至用白玉制成各种各样的奇异的灯;灯上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

后来偏安一隅的南宋观灯不减。灯品越造越精,并出现了灯谜。元宵及其前后数日,都城临安,每晚灯火初上,就有市民社团及艺人上街化装游行,并表演各种技艺。多时有数千百队,连亘十数里。

 

 明代观灯10日,清代更加出彩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还将放灯的时间规定为十天,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延至十七日晚落灯,并增设了戏曲表演。明成祖朱棣都北京,在东华门辟二里长的灯市,入夜,花灯烟火照耀通宵,鼓乐杂耍喧闹达旦。

清代,宫廷内的灯彩更加考究,乾清宫设鏊山灯,预先在头年的秋天就收养蟋蟀,明灯时放置其中,蟋蟀从灯中发出唧唧鸣声,可谓别出心裁。在北京又把灯与市合一处,以琉璃厂为中心。除观灯外,尚有秧歌、社火等多种表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