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

 昵称34668224 2019-02-18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点击进入印度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时间:2014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v)
地理位置:N23 51 32 E72 06 06
遗产编号:922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简介: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坐落于印度最西部的邦——古吉拉特邦的帕坦县,皇后阶梯井修建在萨拉斯瓦蒂河(Saraswati River)河畔,是为了纪念公元11世纪的一个国王而修建的。这是一座带有台阶的,人可以自由上下的井,这种井是印度古吉拉特邦帕坦地区的特色。

       皇后阶梯井既可以说是一口井,也可以说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深度达30米,分为七层。有台阶层层向下,据统计共有3500多个台阶。它的阶梯式结构是古印度人最高明的发明,体现了干旱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宗教需求,同时展现了古印度石匠的高超技术。阶梯井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分布于井壁上的雕塑,每一层的池壁上都排列着各种各样的雕塑:神像、人物、动物,几乎包括了印度教中所有主要的大神。

        皇后阶梯井是在索兰奇王朝时期修建的。一般认为,该阶梯井是为了纪念索兰奇国王布希密迭夫一世(Bhimdev I,公元1022-1063年),由其孀妇乌达雅玛提(Udayamati)修建的。布希密迭夫一世是索兰奇王朝的创立者穆拉雅加(Mularaja)的儿子,而阶梯井大约是在布希密迭夫一世的继承人卡然迭夫一世(Karandev I)在位时期完成的。乌达雅玛提为布希密迭夫一世修建皇后阶梯井的故事被记录在一部1304年完成的耆那教史诗中。

        皇后阶梯井建筑群规模庞大,约64米长,20米宽,30米深,整体呈东西走向,是类似建筑中体积最庞大,也是最奢华的之一。多层的石柱将阶梯井的台阶走廊均匀的分隔开来,虽然洪水带来的淤泥将该阶梯井的大部分埋于地下,只有井壁的部分浮雕可见,但从现存井壁西侧的一部分依然可以看见。井体本身是由砖砌成, 表面覆以石制材料。井壁的墙上伸出成对的竖直扶手,扶手由井壁支撑,上面布满精美的刻饰,这些刻饰是类似雕塑中最精美的之一。因为皇后阶梯井的名字及其精美的艺术,人们也称其为“印度阶梯井中的皇后”。

        在阶梯井的底部,有一个小门,这个门连接了一个30公里长的隧道,通往帕坦城附近的西德普尔镇,但该隧道如今已经被砂石填满了。因为阶梯井建设的过程中,索兰奇王国在战争中失利,这个隧道曾经被当作国王的逃生通道。

       皇后阶梯井上雕塑的主题是毗湿奴及其十大化身,包括释迦牟尼。毗湿奴的雕像周围围绕着婆罗门,苦行僧和飞天女神的塑像,其舌头和身体均涂有颜料和装饰。在井底的水面,刻有毗湿奴倚在千头海蛇舍沙身上,表现毗湿奴永恒于天地之间。台阶起始于地表,逐步下移,穿过数个石柱直到井底深处。       

  皇后阶梯井是作为一个从地表到地下的反向神庙而修建的,突出表现了水的圣洁。它被分为七层,每层均被大量精美的浮雕修饰。阶梯井内有超过500个大型塑像和超过1000个小型塑像,分别表示宗教,神话和世俗的故事,常常能与文学作品的内容呼应。台阶的第四层是最深的,通往一个9.5米长,9.4米宽,23米深的矩形水池。阶梯井本身位于建筑群的西端,直径约10米,深度约30米。

   皇后阶梯井在其后被萨拉斯瓦蒂河的洪水冲毁,并被埋在淤泥之中,直到1980年左右被印度考古调查局发掘出来。阶梯井上的浮雕因此得以保存原貌。皇后阶梯井是印度最精致的阶梯井遗址之一 。

       皇后阶梯井这座遗址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折射出了印度十一世纪历史、建筑、雕塑以及科学技术和宗教艺术的灿烂光辉。皇后阶梯井反映了印度匠人修建阶梯井技术的高度,其精湛的技术、复杂的工艺和精致的细节使其成为玛鲁-古嘉拉式建筑的典范。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Rani-ki-Vav, on the banks of the Saraswati River, was initially built as a memorial to a king in the 11th century AD. Stepwells are a distinctive form of subterranean water resource and storage systems o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d have been constructed since the 3rd millennium BC. They evolved over time from what was basically a pit in sandy soil towards elaborate multi-storey works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Rani-ki-Vav was built at the height of craftsmens’ ability in stepwell construction and the Maru-Gurjara architectural style, reflecting mastery of this complex technique and great beauty of detail and proportions. Designed as an inverted temple highlighting the sanctity of water, it is divided into seven levels of stairs with sculptural panels of high artistic quality; more than 500 principle sculptures and over a thousand minor ones combine religious, mythological and secular imagery, often referencing literary works. The fourth level is the deepest and leads into a rectangular tank 9.5 m by 9.4 m, at a depth of 23 m. The well is located at the westernmost end of the property and consists of a shaft 10 m in diameter and 30 m deep. 

       Situé sur les rives de la Sarasvati, à Patan, le Rani-ki-Vav a été construit au départ comme un mémorial pour un roi du XIe siècle. Les puits à degrés sont une typologie architecturale propre au sous-continent indien. Apparus dès le IIIe millénaire av. J.-C., ils ont évolué au fil du temps : depuis ce qui était simplement une fosse accessible dans un sol sablonneux jusqu’à des ouvrages artistiques et architecturaux à plusieurs étages et très élaborés. Rani-ki-Vav a été construit à l’apogée de la maîtrise des artisans aussi bien de la construction de puits à degrés que du style Maru-Gurjara, d’o

ù sa technique complexe et sa grande beauté dans les détails comme dans les proportions. Conçu comme un temple inversé soulignant le caractère sacré de l’eau, il comporte sept niveaux d’escaliers et de panneaux sculptés d’une haute qualité artistique. Plus de 500 sculptures principales et un millier d’autres mineures composent une imagerie religieuse, mythologique et séculaire, avec de fréquentes références à des œuvres littéraires. Le quatrième niveau est le plus profond et il mène à une citerne de 9,5 sur 9,4 m à 23 m de profondeur. Le puits se situe à l’extrémité ouest du site ; profond de 30 m, il s’agit d’une cavité circulaire de 10 m de diamètre.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古吉拉特邦帕坦县的皇后阶梯井—印度(32)—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670)图文介绍(620)

访问本博客首页,根据“博文快速查阅说明”可查找你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博客首页链接:http://blog.sina.com.cn/dashan5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