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发学

 坏人彭 2019-02-18

【琴者,情也】(之三)

 纪念古琴艺术家王华德诞辰90周年

 

华德,我心中永远跳跃的音符

——忆与华德夫君相濡以沫的岁月

 

·乐秀清·

 

德夫君驾鹤西去,转眼之间,很快就要两周年了!

两年,在这数百个日日夜夜里,我的心,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深秋初冬,在这万物凋谢的季节里,我一次次日思夜梦,泪眼朦胧,回忆同华德夫君早年相识、相知,后来相依、相伴,直到最后悲恸惜别,感慨夫君恩重高山,情若流水,令人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朝朝暮暮……

 

初识王老师

 

 与华德君,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深秋。如今,尽管四十载已成以往,但那些情景始终深深叠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天,我正在祝洪明老师家上琵琶练习课(祝洪明,王老早年的学生),不一会儿,王先生进门落座,静静地看我练琴,待我练完一曲时,王老师接过祝老师的话语,给了我一些三言两语的点评与指导,补充了一些怎样为演员“垫腔”、如何跟腔小过门等琵琶伴奏的艺术技巧。

老师当年的那些话语,虽然说起来并非“秘笈”箴言,但却是王老师大半生的经验之谈,为我的琵琶伴奏,以及之后半生演艺生涯,起到了画龙点睛,增光添彩的作用,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第一次与王华德老师见面,作为学生,在练琴过程中,与老师初次见面,我没好意思与王老师多攀谈。

 练琴结束,当我起身准备离开祝老师家时,王华德先生作为老师的老师,居然礼貌起身,站起来送我,同时,十分关切地向我问道:

“小乐,你喜欢古琴吗?”

“古琴好听,当然喜欢。”快人快语,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好,你学古琴,我负责教你。”

就这样,与王华德老师第一次见面,我就许下了喜欢古琴这个“愿”,王老师也郑重其事地做了负责教我的“承诺”。

 然而,尽管话是这么说,但我心里并不都是这么想的。那个年代的人,对人对事,都十分实在,总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一切交给单位领导安排。我考虑到,单位领导让我学习琵琶,目的是要我能够尽快熟悉,尽快上台,热炒热卖,以便为清音演唱伴奏,完成演出任务;如果我去学古琴,等我学会,还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再说,那时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一张古琴,动辄几百甚至上千,我怎么买得起呢?

 其次,就当时曲艺演出舞台而言,琵琶可独、可伴(奏),而古琴虽然很传统,很华贵高雅,但并不为社会所看重,即或在曲艺界同行中,也是和者寥寥,古琴在演出舞台上排不上号。

 这次,虽然空许了学习古琴的宏愿,而且那一搁就是三十余年,但是,我却从此结识了毕生难忘的恩师王华德先生。

 初识华德君,对老师的印象是,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着一身蓝布对门襟中式衣服,为人随和,说话风趣,花白的华发间,脑门宽宽大大的,看上去总是那么灵光闪发;瘦瘦的身躯,走起路来快捷、轻盈;特别是他那富于灵感、智慧,蕴藏艺术思维和无比洞察力,仿佛他一眼就能把山水尽收眼底,能把世事看透,能看到你心眼上的那双滴溜旋转的眼神,令人一经接触,便久久难以忘怀……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