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收藏一张古琴,名为“月明沧海”,在2018年11月16日在上海博物馆《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上展出。

上海博物馆展标

左为琴背图板,右为琴实物正面

上海博物馆漆器展图录《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封面

图录第37条,正文:对“月明沧海”琴的介绍,作者:施远
 《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图录,“月明沧海”琴背印铭,被释读为“纯阳子”。
此琴亦见载《中国古琴珍萃》(紫禁城出版社,1998-10-01出版,编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主编:吴钊)。
《中国古琴珍萃》目录的第十二条
上海博物馆藏月明沧海琴。正文附有琴正背两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文字介绍说:
月明沧海琴 神农式
元代
原黑漆,后补罩栗壳色漆,面底有不规则的流水断纹,杂以细牛毛断兼流水断文。……背面龙池下方有阴纹亚字形方章'纯阳子'印。腹内右侧书'至正壬辰(1352)十月上旬',左侧书'东海云林生监造'。
长118.5 隐间110.1
肩宽18.3 尾宽12.5
厚4.5厘米。
虽然,琴的式样和尺寸,前述两种书籍的叙述有些不同,但图片对比,可确定是同一张古琴。此古琴究竟是什么式样,或者“神农式”与“伏羲式”是一回事,还有待请教方家,把它弄明白。
上海博物馆展览上,这枚亚字形印铭引起了浦东新区社区学院古汉字识读班张琼女史的注意。她观展时拍摄了图片传来求辨识。
鄙人一见甚觉意外。铭文中有左、中、右三个字符。左、中为典型的小篆“子”、“陽”,而右侧却是一个属于甲骨或金文时期的图形文字。在家查《古汉字诂林》、《古文字类编》,不但“纯”相关的字条中没有发现该字形,而且“首”、“髪”、“頁”、“鬼”字部中也没有。最后,只得根据构字部件吻合度,在“须”、“”和“鬽(魅)”等相近字形中,推定当是“鬼”部中的“鬽(魅)”字。
《说文解字》卷九上,鬼部,“鬽”条说:老精物也,从鬼、彡,彡鬼多毛。魅或从未声,囗古文,囗籀文,从囗首,从尾省声。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