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善于研究的教师

 木香草堂 2019-02-18

在对区域教育水平的评价中,教师队伍中高一级学历的教师所占的比例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就中学而言,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是基本条件,高一级学历就是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了。为什么评价者比较看重这一指标?这或许与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更容易成为好教师有关。

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或许就在于由接受知识转向创造知识。李远哲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之后,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因为读了马亨教授的教科书,于是下决心到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马亨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有一次李远哲抱怨道:“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马亨教授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在美国,博士学位的证书上有一段拉丁文,其内容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由接受知识转向创造知识的过程,也是养成做学问的习惯的过程。

有一些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基本上是不做研究的。他们就像批发商一样,将自己的知道的知识批发给学生。因为学生总是在流动,所以年年批发相同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为了应付评聘之类的事情,会写一些经验总结之类的文章混过去,或者通过网络七拼八凑,“造”出一篇连自己也感到好笑的文章来应付。因为最近这些年教育改革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变化不大,所以他们在学校里还是能应付过去的。

但那些有着长远眼光的学校,通常会注重引进高学历的、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有如下一些特点:

比较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这些老师知道,教材的编写通常由几个人来完成,由于编写者知识视野的关系,很难做到完美无缺,常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知识漏洞;教材的编写周期很长,为了能够让教材多用几年,经常会选择一些更为基础的知识,而不太能兼顾学科的最新进展;教材中讲述的某一事件或者发现,其真实性虽然没有问题,但其幕后还是有可探究的地方,在学术界里也有不同的观点……

因为自己有做学问的习惯,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做一番研究和思考,也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学生进行分享。他可能对学生说:“今天学习的这个学说,体现了人们认识的阶段性特征。今天的科学家已经有了新的发现,对其进行了修正。……”“书本上所说的这个观点,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是一个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我来说给大家听听。……”教师的这种思考成为常态之后,他的学生也会逐渐养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的。

比较重视对学生特点的研究。

这些老师知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调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教不好学生;学生的时代特征也常被关注。泰戈尔说:“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这句话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出生于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生来就对数字化产品有亲近感,这是很多教师都自愧不如的;学习产生的条件经常被研究。为什么相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室里的不同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导致最终学习成效之间的差异?……

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会发现,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来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短时记忆的通道容量、学习的模式与例外、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因为将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心理学、教育学的充分融合,教师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师还会发现,并不是你传递出去的信息学生就会接受到,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自我系统,对各种感官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将其中98%左右的信息去掉,只让大约2%的信息进入元认知系统,从而保证大脑不被海量的信息湮灭掉。而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师发出的信息被学生关注到、推送到元认知系统,导致学习发生的关键!

比较强调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这些老师知道,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组织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用同一种模式来统领不同知识的学习,是一种强制,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正确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正确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关系,在全局观下研究每一部分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学习方法的养成。

老师们在实践中,会特别留意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的教学特点,将这三者相结合,设计教学的流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层次思维的形成,让学生获得知识探索的极大快乐。

还有很多。

怀着学者的研究热情,以此来感染每一个学生,是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的特质。如果这样的教师多一些,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