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急科学是防范、消减、化转及控制一个系统遭受外界打击后,采取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及管理等方法,使该糸统恢复到人们可接受程度状态(原状态或趋于新的平衡态)的科学。 (2)当一个研究方向可以称之为是一门科学时,其最基本的问题是要回答它的数学基础是什么?应急科学的数据基础是什么?应急科学涉及到众多领域的学科。传统观念是通过建立和加强学科之间的数据共享。但事实证明,学科之间的共享,一是在技术上极为复杂,二是缺乏政策支持和部门壁垒。而究其根本原因,数据共享缺乏理论基础。这是因为,各个学科在采集数据时都是基于本学科的理论以及实践需求。所得到的数据又是为了证明本学科理论的正确性,以及为了提高本学科的应用技术水平。当设计为什么采集,釆集什么时,根本就没有是考虑数据共享,即如何为其他学科所用。因此,建立应急科学的第二个基础问题是要数据基础是什么?是否将所涉及学科的数据拿来为我所用,就是应急科学的数据? (北师大叶谦教授) (3)应急科学本质是应急科学与工程体系设计,其包括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及应急管理等五分支,五分支提供了对应急问题认知思维框架、认知的五个维度,会进一步丰富既有应急理论,进而构成了应急科学与工程知识体系的主要骨架。 (4)应急科学与工程知识体系对应急能力给出了新的解读。应急能力包括五种能力,即应急科学能力、应急技术能力、应急工程能力、应急产业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科学能力是指人们从事应急科学基础研究中应具备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条件,其是应急科学意识、知识、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应急科学能力包括思辨、理解、设计、学习等能力。应急技术能力:是指附着在人员、设备、信息等应急资源内生化知识存量整合的综合体现。应急技术能力包括执行、交互设计、沟通、业务、责任心等能力。应急工程能力就是把优化后的应急经验常识、个人或群体知识、技术等进行固化,并对其进行理论化与规范化,建立具有应急韧性的开发载体。应急工程能力包括信息处理、物料管控、样机工程实现与测试等能力。应急产业能力:是指组织持续开展生产经营及服务能力,包括政策把控、生产运营、人才队伍开发等能力以及所有这些因素所形成的组织维持与变革等综合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是应急科学能力、应急技术能力、应急工程能力、应急产业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针对突发事件,采取的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救援与处置、恢复与重建等措施所应具备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实现应急工作的高效整合、优化统筹的过程。 (5)应急科学与工程知识体系对应急文化有一种可供商榷的认知方案。应急文化分为应急科学文化(崇尚应急科学基础研究的自由探索与国家安全结合)、应急技术文化(倡导应急工匠精神与基层应急工作落地结合)、应急工程文化(推动应急精品工程造物与区域韧性适应能力结合)、应急产业文化(强化应急产品经济的引擎驱动与应急工作终端结合)、应急管理文化(推动应急资源整合协同与统筹一体化理念)。 (6)应急科学与工程知识体系对应急科普的内容和传播提供了一种贴地飞行探索方案。应急科普三个发展阶段: 科学普及(单向传播)、公众理解科学(多向传播)、科学传播(应急能力综合提升)。应急科普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应急科学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应急科学的传播与人才培养;三是应急科学参与社会治理。其目的:研究应急科学知识、倡导应急科学方法、传播应急科学思想和弘扬应急科学精神。 (7)如何推进应急科普产业、加强应急科学理论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民应急文化、提升基层整体应急能力、助力国家应急管理事业?将是新的起航! 《平凡的世界》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所以认清自我的平凡和生活的无奈并不是残酷,而是英雄。
应急科学与工程公众号祝福一切关注国家应急事业的朋友,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注:首页配图与本文无关 ------------------------------------------ 《应急科学与工程》公众号 发起人:钱洪伟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救援研究所所长、应急志愿者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本公众号将致力于打造“应急科学与工程体系(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及应急管理<文化、行为等>)、应急科普教育及应急队伍(志愿者组织)能力提升等”兼具学术与科普双重特征的社交媒体沟通传播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