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此文系原创】为什么天下第五行书是杨凝式的《韭花帖》,而不是他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我想通过具体分析这两件作品入手来回答此问题。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是杨凝式为《卢鸿草堂十志图》所作的跋文,其内容为“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石,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为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丁未岁前七月十八日老少传弘农人题”(见文中所附作品图片)这件作品不衫不履,用笔沉雄,墨色浓淡有致,闲适率真,是一件不错行书作品,但由于是为图所作的跋文,为适应画面的整体构图要求,自然有所约束,不可能自由挥洒,充分体现自己的书法风格,放在整个书法史上来鸟瞰,书法个性还不如《韭花帖》来得鲜明突出。 《韭花帖》所书内容为:“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 忽蒙简翰, 猥赐盘飱 ,当一叶报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实谓珍羞 ,充腹之馀, 铭肌载切 ,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谨状 ,七月十一日 状。”是杨凝式夜饥而起所写的一封信,反得意外之趣,我想杨凝式本人再也想不到这篇随手写的书信会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五行书。正是“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不经意间竟产生一篇名世佳作。通篇笔力遒劲,黑色和润,章法疏朗空灵,此帖最大看点有两个,一是行文的行距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二是“寝'实''察'极具杨氏品牌,宝盖头和下面的空间很大而又不失和谐之美,真是神来之笔,天助也,可能友人送的东西太好吃了,刺激了他的才智的超常发挥。 一件艺术作品的个性越突出鲜明,其艺术价值越高。所以我以为《韭花帖》艺术价值是很高的,对后世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尤其对宋代的苏东坡影响甚巨,从苏东坡所书《前赤壁赋》一帖的眉眼间,还能看出受此帖影响的痕迹和遗韵,最能看出其传承的是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驾一叶之扁舟”中的“叶”字和《韭花帖》中的“当一叶报秋之初”的“叶”字,几乎一样,可看出其一脉相承的脉络。 综上所述,“为什么天下第五行书是杨凝式的《韭花帖》,而不是他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再附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和《夏热帖》和苏东坡《前赤壁赋》几件名作的图片供有兴趣的朋友们欣赏,朋友们如喜欢,请为我点赞,谢谢! 苏东坡《前赤壁赋》局部 杨凝式《韭花帖》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杨凝式《夏热帖》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