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套西装卖两万,他用手艺征服了上海滩的绅士

 HNYZL 2019-02-18

我们用十二种燃炸的手艺,十二段师徒传奇,来诠释逐渐被淡忘的传统师徒关系。今天呈现的是第六种关系—《上海滩男人帮的西装定制传奇》:从上海到香港,再从香港回到上海,红帮裁缝曾是上个世纪上海滩男人们的骄傲......

总第052期

在上海的茂名路,

有家W.W.Chan & Sons的西装定制店。

从2003年开始直到现在的上海滩,

W.W.Chan & Sons可能是国内最知名,

同时也是历史最深厚的裁缝店。

1950年,红帮裁缝陈荣华在香港开创了自家的西服定制店,1982年,陈家长子陈家宁接手,并将父亲命名的W.W.Chan更名为W.W.Chan & Sons ,一直延续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西服定制从鼎盛时期的一二百家,直到现在慢慢衰落,W.W.Chan & Sons 是至今坚守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西服定制店。

说到这家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裁缝店,就要从名盛一时的“红帮裁缝”说起。

“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当时的宁波作为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都为外国人缝制过服装,因为“红毛”的缘故,所以“红帮”之名盛起。最初,人们称荷兰人为“红毛”,后来发展到欧洲人。

在老上海,“红帮”所指,是西式的服务业和修造业。老上海人提起宁波人,就会立刻想到那些年在上海滩扬名立万的“红帮裁缝”。在当时,女人以穿旗袍为优雅得体,而男人,无不以拥有一件“红帮”师傅定制的西装为荣。

作为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红帮裁缝”有一条长长的历史轨迹。它创立了五个第一

中国第一套西装,

第一套中山装,

第一家西服店,

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

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红帮裁缝”到了陈荣华,是第三代,而陈家宁子承父业,已是第四代。

▲ 陈家宁

50年代,很多外国公司离开上海,定制业衰落,红帮裁缝纷纷追随客人去香港谋生,陈荣华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久居香港的陈家宁又带着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手艺和店铺,将这门原本就属于上海的手艺,再次带回上海。

最正统的红帮裁缝,是严格按照以父带子的规矩手艺只传内不传外。就像陈家宁从父亲陈荣华手中接过家业一样。

但从小在美国长大,又学哲学的儿子陈风凡,却非常抵触学习裁缝手艺。思想独立、又有主见的陈风凡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穿搭风格,而量身定制的西服,一针一线都有严格的规定,合身,但却束缚,绝对不是他的风格。

▲ 陈风凡(中)

父亲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熨好西装出门,在香港的几十年来坚持去麦当劳吃早饭,吃到会有小牙膏小牙刷的赠品。这对陈风凡这样一个新派的“反叛者”来说,有些不能理解。

“我在实习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他手把手的教。怎么学,要按照他的步伐去走。你如果准时到的话,那就是迟到。所以必须要早15分钟去上班才是正确的。”

父亲从来不会问自己有什么想法,像是没有其他选择,他叫自己做什么,自己就只能做。

父亲从小一直说教传统西装定制,坚持一成不变,坚持传统细节。当时年仅三岁的陈风凡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就说:“永不穿正装,永不做裁缝。”

在美国上大学选择专业时,父亲认为学习金融管理更好找工作,认为哲学是没用的东西。陈风凡就说:“那我就学哲学。”

在美国学了三年的哲学,父亲要他回国继承手艺。而哲学,责让陈风凡从一个绝对的反叛者变成一个默默的反叛者,他开始有点理解父亲的用意,但依然不赞同他的观念。于是选择回国。

回到上海店实习,在打杂的过程中,他对于西装产生了新的想法。他想让西装不再单一,想让高定西装市场扩大化、普及化、客户更多元化,他想加入更多的设计元素。模特、时尚编辑都可以来买这里的西装。他想将传统变成年轻时尚,变成风格独特的个性定制。而在父亲的眼里,西装需要标准,不需要风格,国际的标准。

在实习的那三年里,陈风凡还是没有选择学做裁缝,因为他不想被父亲同化。

“如果让一只猫去学狗的步子,他就不是猫,就会变成一条狗。”

儿子不愿继承手艺,为了将手艺传承下去。他愿意倾其所有,传授自己的技术给学徒。曾经有一次,他毫无保留把全套的西服定制技术教给学徒,但对方却没干多久就离开了,跳槽到对手家打工,这让陈家宁十分伤心。

即使如此,他还是抱有一个理念:“天下的饭不是你一家吃的掉的吗,无论是员工还是徒弟,手艺教给学徒们,能够传承下去,才是正确的,。”

招聘员工,教他们做裁缝,而非单纯以“学徒”形式传递手艺。给他们白领级别的工资,甚至让他们发展到骨干员工,区别于传统的师徒制度。老的那一套已经在时代更迭下逐渐被淘汰,要想手艺得到传承,就必须以更实际、更贴近现代的方式。

▲ 正在工作的包师傅

无论是上门拜师学艺的包师傅,还是因为喜欢研究西装文化上门求艺的王雨奇,以及在香港的徒弟Patrick,陈家宁都是倾囊教授。

于是,他让自己的徒弟分别在香港店、上海店和成都店发挥自己的长处,而陈风凡,没有继承手艺,却开始了管理成都分店的工作。

这就是陈家宁的理念。不墨守成规,手艺要靠传承,但要往更大更远的地方发散开去。

关于陈家宁的这件西装定制店,也是有一个很长的故事要说。

陈家宁15岁就跟着父亲陈荣华学裁缝。学了八年之后,去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学贸易专业。受父亲的影响,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接触西装定制这门手艺,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在陈家宁眼里,做裁缝不是一门生意,而是一门职业,自己不是天下无敌,市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很多东西是不能做的。在纸样、皮尺、划粉和布料堆中,找到将它们联合起来制作成一件裁剪得体、手工精细的西装的方法。

1950年,定制业衰落,陈家宁跟着陈荣华在香港定居下来。2002年,因为香港人工成本高,很难找徒弟,而大陆的人工成本较低。秉承着“市场在哪,我就去哪”的原则,陈家宁把父亲的事业从香港搬回了上海。

W.W.Chan & Sons最早入驻的是上海茂名南路的西服定制一条街的店铺。在当时,茂名南路,是上海著名的高档西服定制一条街,也被称为中国的“萨维尔街”(Savile Row,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西服定制街)。

2003年,陈家宁在此设立了品牌专营店,随后吸引同行接连入驻。而也因此,店面租金往上涨了5倍。为了控制成本,陈家宁决定把店搬迁到街尾僻静的一栋3层小楼。

▲ 雅致的品牌专营店一角

对“裁缝”这份职业的坚持,让陈家宁获得了众生无憾的满足感。在他心里,裁缝不是神圣的职业,虽然终究只是靠针线、剪刀、尺子裁剪出一件衣服,但整体的品质和细枝末节的匠心,却是任何都无法比拟的。

他坚持不外发、自己工作做西装。产量固定,但销量却不固定,可正因为这份坚持和独特,才让很多客人愿意排队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等他的一件手工西装。

“用毕加索的一句话,You know when to stop,就好像写一个毛笔字,西服的改动是牵一发动全身的。”

为所爱之事、尽一生心力。

坚持自己心中的传统,不将就,不妥协,不停留。

这是陈家宁,一辈子的坚持。也是他将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念。

《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继第二季之后,再度使命归来。

第一季我们专注手作技艺,在隔绝所有西方带来的机械发展之后,在快社会里强调独属于东方人的慢节奏。第二季我们注重东方美学,用唤醒东方美的方式来强调东方自信。

本季我们以“师徒”为题,将镜头对准12对亚洲顶尖手工艺人的至臻作品与独特的手工传承关系,在他们的师徒江湖里,记录师父教授的为人处世哲学以及他们的故事与传奇。

左右滑动点击图片查看1-5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